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7-17页 |
1.1 配位化合物的结构 | 第7-8页 |
1.2 手性配位聚合物的合成 | 第8-10页 |
1.3 含氮配体对手性配合物结构的影响 | 第10-11页 |
1.4 手性配位聚合物的应用 | 第11-16页 |
1.4.1 气体吸附与分离 | 第11-14页 |
1.4.2 手性识别 | 第14页 |
1.4.3 催化 | 第14-16页 |
1.5 本课题的选题依据及目的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17-19页 |
2.1 试剂及药品 | 第17页 |
2.2 仪器 | 第17-18页 |
2.3 本文所涉及的手性羧酸及中性配体的结构式 | 第18-19页 |
第三章 手性配位聚合物的合成 | 第19-23页 |
3.1 引言 | 第19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19-23页 |
3.2.1 手性配位聚合物的合成 | 第19-22页 |
3.2.2 X-射线衍射数据的收集和结构解析与精修 | 第22-23页 |
第四章 手性配位聚合物的晶体结构及性质表征 | 第23-36页 |
4.1 化合物 1-10 的结构描述及讨论 | 第23-30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30-31页 |
4.2.1 手性有机阴离子和中性配体对化合物结构的影响 | 第30页 |
4.2.2 含氮中性配体对化合物结构的影响 | 第30-31页 |
4.3 化合物性质的研究 | 第31-36页 |
4.3.1 化合物 1-9 的PXRD数据 | 第31-32页 |
4.3.2 化合物 1-9 的非线性光学性质 | 第32页 |
4.3.3 化合物 1-9 的紫外可见光谱 | 第32页 |
4.3.4 化合物 1-9 的发光性质 | 第32-36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3页 |
附表 | 第4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