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饲料作物、牧草论文--一年生禾本科牧草论文

松嫩平原碱班生境不同生长型虎毛草无性系构件数量特征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引言第9-14页
    1.1 无性系植物生态研究及进展第9-10页
    1.2 植物种群构件的生态研究进展第10-12页
        1.2.1 构件理论及其发展第10页
        1.2.2 构件研究现状第10-12页
    1.3 植物种群构件的生长分析第12页
    1.4 虎尾草种群的研究概述第12-13页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3-14页
2 研究地区的自然概况及研究方法第14-16页
    2.1 研究地区第14页
        2.1.1 自然概况第14页
        2.1.2 气候特点第14页
        2.1.3 植被概况第14页
    2.2 研究方法第14-16页
        2.2.1 取样方法第14-15页
        2.2.2 测定方法第15页
        2.2.3 数据分析与处理第15-16页
3 结果与分析第16-56页
    3.1 无性系数量和生物量特征第16-21页
        3.1.1 乳熟期生长型间比较第16-17页
        3.1.2 蜡熟期生长型间比较第17-18页
        3.1.3 蜡熟期直立型年份间比较第18-20页
        3.1.4 蜡熟期膝曲型年份间比较第20-21页
    3.2 无性系数量特征与无性系大小的关系第21-32页
        3.2.1 分株数量与丛径的关系第22-26页
        3.2.2 分株生物量与丛径的关系第26-32页
    3.3 构件数量/生物量与无性系总分株数的关系第32-40页
        3.3.1 构件数量与无性系总分株数的关系第32-36页
        3.3.2 构件生物量与无性系总分株数的关系第36-40页
    3.4 构件数量/生物量与无性系总生物量的关系第40-49页
        3.4.1 构件数量与无性系总生物量的关系第40-44页
        3.4.2 构件生物量与无性系总生物量的关系第44-49页
    3.5 生殖分株数量特征之间相关性分析第49-56页
        3.5.1 生殖生长量与分株高度的关系第50-52页
        3.5.2 花序生物量与生殖株株高/生物量的关系第52-53页
        3.5.3 生殖分配与生殖株株高/生物量的关系第53-56页
4 结果与讨论第56-59页
    4.1 生长型间虎尾草无性系数量特征及其可塑性第56页
    4.2 年份间虎尾草无性系数量特征及其可塑性第56页
    4.3 生育期间相同生长型虎尾草无性系生长的差异性与稳定性第56-57页
    4.4 生长型间相同生育期虎尾草无性系生长的差异性与稳定性第57-58页
    4.5 年份间相同生长型虎尾草无性系生长的差异性与稳定性第58页
    4.6 生长型间虎尾草生殖分株数量特征的差异性与稳定性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Web的事件检测与评价系统的研究分析
下一篇:面向云平台的大规模矩阵运算的安全外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