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9-17页 |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 1.2 研究价值 | 第9-10页 |
| 1.3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 1.3.1 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10页 |
| 1.3.2 研究的实践意义 | 第10-11页 |
| 1.4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 1.4.1 SWOT分析的研究 | 第11-12页 |
| 1.4.2 中职学生就业的研究 | 第12-14页 |
|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15页 |
| 1.5.1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 1.5.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1.6 主要概念界定 | 第15-17页 |
| 1.6.1 中职学生 | 第15-16页 |
| 1.6.2 SWOT分析法 | 第16页 |
| 1.6.3 就业竞争力 | 第16页 |
| 1.6.4 就业期望值 | 第16页 |
| 1.6.5 就业心理 | 第16-17页 |
| 2 中职学生就业优势分析 | 第17-20页 |
| 2.1 专业技能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和工作适应能力强 | 第17页 |
| 2.2 专业背景明显,技术针对性强 | 第17-18页 |
| 2.3 培养周期短,成本较低 | 第18页 |
| 2.4 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积极追求进步的品质 | 第18-19页 |
| 2.5 一专多能,一人多证 | 第19-20页 |
| 3 中职学生就业劣势分析 | 第20-25页 |
| 3.1 学历层次低,工作经验缺乏 | 第20-21页 |
| 3.2 文化理论知识弱,底子薄,缺乏自主研发的潜力 | 第21-22页 |
| 3.3 自我学习、管理能力较弱、可塑性较差 | 第22-23页 |
| 3.4 缺乏自信,就业心理压力大 | 第23-24页 |
| 3.5 就业期望值偏高 | 第24页 |
| 3.6 学校所在地理位置欠佳,学校品牌优势缺乏 | 第24-25页 |
| 3.7 师资力量薄弱,就业指导缺位 | 第25页 |
| 4 中职学生就业机会分析 | 第25-27页 |
| 4.1 国家对中职教育的高度重视,政策上大力扶持 | 第25-27页 |
| 4.2 社会需求量大,就业机会增多,技术人才缺乏 | 第27页 |
| 4.3 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 第27页 |
| 5 中职学生就业威胁分析 | 第27-29页 |
| 5.1 面对高学历毕业生的强烈竞争 | 第27-28页 |
| 5.2 用人单位的歧视和偏见 | 第28页 |
| 5.3 国内经济增速的放缓 | 第28-29页 |
| 5.4 国外金融危机的冲击 | 第29页 |
| 6 SWOT分析法的应用案例 | 第29-36页 |
| 6.1 宜宾市南溪职业技术学校基本情况介绍 | 第29页 |
| 6.2 宜宾市南溪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就业情况 | 第29-31页 |
| 6.3 南溪职校学生就业的SWOT分析 | 第31-35页 |
| 6.3.1 南溪职校学生就业优势分析 | 第31-32页 |
| 6.3.2 南溪职校学生就业劣势分析 | 第32-34页 |
| 6.3.3 南溪职校学生就业机会分析 | 第34页 |
| 6.3.4 南溪职校学生就业威胁分析 | 第34-35页 |
| 6.4 南溪职校就业战略选择 | 第35-36页 |
| 7 对中职学生就业SWOT分析的总结和对策 | 第36-41页 |
| 7.1 政府 | 第36页 |
| 7.2 企业 | 第36-37页 |
| 7.3 学校 | 第37-39页 |
| 7.3.1 内涵建设 | 第37-38页 |
| 7.3.2 就业指导和心理引导 | 第38页 |
| 7.3.3 专业建设 | 第38页 |
| 7.3.4 订单培养 | 第38页 |
| 7.3.5 中高职衔接,提升学历 | 第38-39页 |
| 7.4 家长 | 第39页 |
| 7.5 学生 | 第39-41页 |
| 7.5.1 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 | 第39-40页 |
| 7.5.2 自我职业生涯规划 | 第40页 |
| 7.5.3 降低自己的就业期望值 | 第40-41页 |
| 8 结论 | 第41-42页 |
| 8.1 本文总结 | 第41页 |
| 8.2 不足之处 | 第41页 |
| 8.3 研究展望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 附录 | 第44-46页 |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