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诗歌论文

越南北使诗略论--以出使明清为中心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绪论第8-13页
    一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8页
    二 研究现状分析第8-10页
    三 研究概念的界定第10-11页
    四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11-13页
第一章 越南北使诗的产生背景第13-21页
    第一节 中越宗藩关系的衍变第13-15页
    第二节 中越宗藩关系的主要内容第15-19页
        一、朝贡与册封第16-17页
        二、海事互助第17-18页
        三、军事互助第18-19页
    第三节 越南使臣的朝贡线路第19-21页
第二章 越南使臣及北使诗概况第21-41页
    第一节 越南使臣的身份构成第21-23页
    第二节 北使诗集与燕行记的文献概况第23-31页
        一、北使诗的文献概况第23-29页
        二、燕行记的文献概况第29-31页
    第三节 越南北使诗的分类第31-41页
        一、写景诗第31-32页
        二、咏史怀古诗第32-34页
        三、述怀诗第34-37页
        四、唱酬赠答诗第37-38页
        五、朝省诗和应制诗第38-41页
第三章 北使诗中写景诗的继承与创新第41-60页
    第一节 写景的传统手法与意象:以北使诗中的雪景诗为例第41-44页
    第二节 北使诗对广西五险滩文学形象的开拓第44-49页
        一、明清诗文中的乌蛮滩形象第44-45页
        二、北使诗中从乌蛮滩到五险滩形象的改变第45-47页
        三、北使诗中五险滩诗的特色与内涵第47-49页
    第三节 北使诗对八景文化的借鉴、移植与改造第49-60页
        一、阮宗窐《题金陵八首》对朱之蕃《金陵四十景图像诗咏》的接受与改造第49-52页
        二、阮《谅山十景》对阮宗窐《题金陵八首》的移植第52-57页
        三、北使诗对八景诗形式的改变第57-60页
第四章 北使诗中的唱酬赠答诗与古代东亚交往第60-91页
    第一节 使臣北使的交往形式第60-61页
    第二节 越南使臣与沿途文人布衣的交往特点第61-70页
        一、中国文人学者主动拜访索诗第61-68页
        二、越南使臣与布衣百姓的赠别诗第68-70页
    第三节 越南使臣与沿途中国官员的唱和交往特点第70-76页
        一、越南使臣与伴送官、府县官员的应酬唱和特点第70-73页
        二、越南使臣拜谒地方总督、巡抚及其酬应交往特点第73-76页
    第四节 越南使臣的衣冠同制思想与朝鲜使臣的双重评价第76-86页
        一、万历二十五年朝越使臣唱和及朝鲜使臣的反应第77-80页
        二、朝鲜人、满人对安南人涅齿被发的评价第80-81页
        三、乾隆五十五年朝越使臣唱和及朝鲜使臣的反应第81-86页
    第五节 清帝赐诗与使臣献诗的政治寓意第86-91页
        一、越南国内的君臣唱和风气第86-87页
        二、越南使臣献诗的政治寓意第87-91页
第五章 北使诗的创作观及北使诗的传播与影响第91-104页
    第一节 使臣身份对北使诗创作的影响第91-95页
        一、春秋赋诗传统及献诗说的影响第91-92页
        二、越南士大夫对使臣一职的认识:北使与出将入相之关系第92-93页
        三、越南使臣的使命感:提升国体第93-95页
    第二节 北使诗中的儒家诗教:养气与温柔敦厚的中和第95-98页
    第三节 北使诗的传播与影响第98-104页
        一、北使诗在使臣群体及越南文人间的传播与影响第98-100页
        二、从越南诗选、诗话看北使诗的影响第100-101页
        三、从使臣题壁诗看北使诗的传播与影响第101-104页
结语:东亚汉诗视野中的越南北使诗第104-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10页
附录:越南北使诗选第110-148页
致谢第148页

论文共1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子数据收集研究--以民事诉讼为例
下一篇:去中心化虚拟货币监管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