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场地效应的最小地震基底剪力应用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8页 |
1.2.1 场地类别对反应谱峰值的影响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长周期结构剪重比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8-19页 |
第2章 弹性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 第19-67页 |
2.1 概述 | 第19页 |
2.2 弹性模型的建立 | 第19-25页 |
2.2.1 剪重比超限的三种调整方法 | 第19-21页 |
2.2.2 模型的基本信息 | 第21-25页 |
2.3 分析结果与讨论 | 第25-65页 |
2.3.1 模型相关信息比较 | 第25-63页 |
2.3.2 本文建议的剪重比场地调整系数 | 第63-6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3章 弹塑性模型的分析 | 第67-86页 |
3.1 概述 | 第67页 |
3.2 弹塑性模型的信息以及地震波的选取 | 第67-73页 |
3.2.1 弹塑性模型的信息 | 第67页 |
3.2.2 地震波的选取与调整 | 第67-73页 |
3.3 非线性时程分析结果与讨论 | 第73-85页 |
3.3.1 弹塑性层间位移角分析和对比 | 第73-79页 |
3.3.2 楼层地震剪力的分析与对比 | 第79-8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4章 中美规范的剪重比条款对比 | 第86-96页 |
4.1 概述 | 第86页 |
4.2 中美规范相关条款对比 | 第86-90页 |
4.2.1 抗震设防水准和目标 | 第86-87页 |
4.2.2 抗震设计方法 | 第87-88页 |
4.2.3 重力荷载代表值 | 第88-89页 |
4.2.4 剪重比 | 第89-90页 |
4.3 算例对比 | 第90-95页 |
4.3.1 模型基本信息 | 第90-93页 |
4.3.2 结果分析与对比 | 第93-9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第5章 结论和展望 | 第96-98页 |
5.1 结论 | 第96页 |
5.2 展望 | 第96-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1页 |
致谢 | 第101-10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