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明代人物画的艺术特色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1.3 研究综述 | 第9-10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0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第2章 明代前期的宫廷“院体”与“浙派”人物画 | 第11-23页 |
2.1 明代宫廷人物画 | 第11-17页 |
2.1.1 明代宫廷画院的发展概况 | 第11页 |
2.1.2 明代宫廷人物画的主要类别 | 第11-15页 |
2.1.3 明代宫廷人物画的艺术特色 | 第15-17页 |
2.2 浙派人物画的艺术特色 | 第17-23页 |
2.2.1 戴进 | 第17-18页 |
2.2.2 吴伟 | 第18-20页 |
2.2.3“浙派”晚期的人物画 | 第20-21页 |
2.2.4“浙派”人物画艺术特色 | 第21-23页 |
第3章 明代中期人物画 | 第23-32页 |
3.1“吴派”与周臣人物画 | 第23-25页 |
3.1.1“吴派”概况 | 第23-24页 |
3.1.2 周臣 | 第24-25页 |
3.2 唐寅 | 第25-27页 |
3.3 仇英 | 第27-29页 |
3.4 杜堇 | 第29-30页 |
3.5 明代中期人物画的艺术特色 | 第30-32页 |
第4章 晚明人物画的“中兴” | 第32-45页 |
4.1 晚明苏州地区的风俗人物画 | 第32-35页 |
4.1.1 李士达 | 第32-33页 |
4.1.2 袁尚统 | 第33-35页 |
4.1.3 张宏 | 第35页 |
4.2 丁云鹏、吴彬的道释人物画 | 第35-38页 |
4.2.1 丁云鹏 | 第36-37页 |
4.2.2 吴彬 | 第37-38页 |
4.3“南陈北崔”的变形画风 | 第38-41页 |
4.3.1 陈洪绶 | 第38-40页 |
4.3.2 崔子忠 | 第40-41页 |
4.4 曾鲸肖像画和“波臣派” | 第41-43页 |
4.5 晚明人物画的艺术特色 | 第43-45页 |
第5章 结论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8页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