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拉沁夫小说语言特点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2页 |
1.1 玛拉沁夫及其创作成就 | 第7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7-10页 |
1.2.1 研究现状 | 第7-10页 |
1.2.2 目前存在的不足及问题 | 第10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1-12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第二章 玛拉沁夫小说语言特点 | 第12-27页 |
2.1 语言的民族性和地域性 | 第12-24页 |
2.1.1 比喻修辞的运用 | 第12-18页 |
2.1.2 对民间文学语言的继承与运用 | 第18-23页 |
2.1.3 民族化词汇的使用 | 第23-24页 |
2.2 语言的抒情性和哲理性 | 第24-27页 |
第三章 玛拉沁夫小说语言特点的成因 | 第27-32页 |
3.1 作品所反映内容的要求 | 第27页 |
3.2 作家个人因素 | 第27-30页 |
3.2.1 生活环境 | 第28页 |
3.2.2 个人经历 | 第28-30页 |
3.2.3 艺术追求 | 第30页 |
3.3 时代背景 | 第30-32页 |
第四章 玛拉沁夫小说语言的价值 | 第32-37页 |
4.1 丰富了汉语表达 | 第32-35页 |
4.1.1 陌生化的审美感觉 | 第32-33页 |
4.1.2 诗化的表达 | 第33-35页 |
4.2 扩大了文学的受众群体 | 第35页 |
4.3 丰富了语言风格类型 | 第35-37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37-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