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长春油田C区块油藏建模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引言第11-19页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第11页
    1.2 研究现状第11-15页
        1.2.1 长春油田C区块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储层地质建模研究发展与现状第12-14页
        1.2.3 剩余油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 存在问题第15-16页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6-18页
    1.5 完成的工作量第18-19页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第19-26页
    2.1 地质构造特征第19-20页
    2.2 地层划分与对比结果第20-23页
    2.3 单井单砂层划分第23-26页
第三章 沉积相特征第26-45页
    3.1 岩心岩石类型第26页
    3.2 岩心微相类型第26-27页
    3.3 沉积环境与沉积相第27-38页
    3.4 沉积微相剖面对比第38-45页
        3.4.1 PM01第38-41页
        3.4.2 PM07第41-45页
第四章 长春油田C区块三维地质模型第45-72页
    4.1 三维地质建模软件介绍第45-46页
    4.2 储层建模的数据处理与准备第46-48页
        4.2.1 井数据第47-48页
        4.2.2 平面图形数据第48页
    4.3 储层建模的数据质量控制第48-49页
    4.4 研究区地质建模基本情况第49-50页
    4.5 构造模型第50-56页
        4.5.1 断层模型第50-53页
        4.5.2 层面模型第53-56页
    4.6 沉积相模型第56-58页
    4.7 储层参数模型第58-72页
        4.7.1 非相控与相控建模第59页
        4.7.2 方法原理第59-60页
        4.7.3 数据处理第60-62页
        4.7.4 变差函数分析第62-63页
        4.7.5 孔隙度模型第63-65页
        4.7.6 渗透率模型第65-67页
        4.7.7 含油饱和度模型第67-69页
        4.7.8 砂岩有效厚度模型第69-72页
第五章 剩余油分布规律与类型第72-85页
    5.1 剩余油模型第72-75页
        5.1.1 剩余油模型的建立第72-74页
        5.1.2 全区拟合与单井拟合第74-75页
    5.2 Ⅲ-Ⅳ砂组剩余油分布第75-84页
    5.3 Ⅲ-Ⅳ砂组剩余油分布规律第84页
    5.4 Ⅲ-Ⅳ砂组剩余油分布类型第84-85页
结论第85-86页
参考 文献第86-91页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第91-92页
致谢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酒石酸衍生的阳离子脂质材料的制备及其基因转染活性研究
下一篇:酪酸梭菌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塑防治作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