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油气田论文

石油污染物处理技术的实例应用与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3页
    1.1 国内外石油污染环境现状第9-10页
        1.1.1 石油的污染第9-10页
    1.2 石油污染物研究进展及处理方法第10-11页
        1.2.1 石油污染物物理处理方法第10页
        1.2.2 石油污染物化学处理方法第10-11页
        1.2.3 石油污染物生物处理方法第11页
    1.3 研究意义及目的第11-13页
第二章 冀东油田油品性质及产能第13-21页
    2.1 冀东油田油品性质第13-18页
        2.1.1 油藏地质第13页
        2.1.2 原油特征第13-15页
        2.1.3 油品多层分布第15-16页
        2.1.4 浅层石油性质第16页
        2.1.5 深层原油性质第16-17页
        2.1.6 伴生天然气及地层水性质第17-18页
    2.2 石油产能第18-21页
        2.2.1 浅层采出量第20页
        2.2.2 深层采出量第20-21页
第三章 冀东油田污染物现状调查第21-26页
    3.1 污染物来源及组份第21-24页
        3.1.1 石油伴生及排放废气第21-22页
        3.1.2 钻井、修井、化工处理产生的废水第22-23页
        3.1.3 钻井及井下作业产生的废固第23页
        3.1.4 石油污染物排放汇总第23-24页
        3.1.5 造成的主要环境问题及解决方案第24页
    3.2 污染物控制理论分析第24-26页
        3.2.1 钻修井过程控制第24-25页
        3.2.2 采油、炼化期正常控制第25页
        3.2.3 特殊区域的特殊控制第25页
        3.2.4 污染物计划控制目标第25-26页
第四章 冀东油田石油污染物处理技术应用第26-40页
    4.1 主要石油污染物处理分类第26-27页
        4.1.1 钻井含油泥浆产生的固体废物第26页
        4.1.2 钻修井及开采过程中产生的液体废物第26-27页
    4.2 石油污染物集散方法第27-30页
        4.2.1 拉油集中工艺流程第27-28页
        4.2.2 密闭集输工艺流程第28页
        4.2.3 配套双向流程第28-30页
    4.3 高尚堡联合站石油污染物处理技术优化第30-36页
        4.3.1 原有污水处理情况第30-31页
        4.3.2 石油污染物处理技术第31-32页
        4.3.3 污水处理技术实际研究改进第32-34页
        4.3.4 生化处理系统优化第34-35页
        4.3.5 优化配套污泥干化技术第35-36页
    4.4 柳赞联合站石油污染物处理技术研究第36-38页
        4.4.1 原有污水处理情况第36-37页
        4.4.2 石油污染物处理技术第37页
        4.4.3 污水处理技术实际研究改进第37页
        4.4.4 优化配套污泥干化处理技术第37-38页
    4.5 冀东油田公司井下作业公司G37污泥处理装置第38-39页
        4.5.1 溶剂洗涤技术工艺原理第38页
        4.5.2 油品回收技术工艺改进第38-39页
        4.5.3 废渣处理技术第39页
        4.5.4 废水处理技术及系统供热第39页
    4.6 配套工程第39-40页
第五章 冀东油田污染物影响分析第40-48页
    5.1 开发期污染物排放情况第40页
    5.2 开发期污染源分析及污染物排放第40-43页
        5.2.1 钻井污染物排放量第41-42页
        5.2.2 水污染物排放量分析第42页
        5.2.3 固体废物排放量分析第42-43页
    5.3 试油期污染源分析及污染物排放第43-44页
    5.4 运营期污染源分析及污染物排放第44-47页
        5.4.1 气相污染量第44页
        5.4.2 运营期废水排放情况第44-46页
        5.4.3 运营期固体废物排放情况第46页
        5.4.4 运营期污染物排放“三本帐”第46-47页
    5.5 服役期满污染源分析及污染物状态第47-48页
第六章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及监管第48-55页
    6.1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损益分析第48-49页
    6.2 环保措施投资估算第49页
    6.3 环境损益分析结论第49-50页
    6.4 环境管理第50-52页
    6.5 监理管理第52-55页
第七章 结论、创新与意义第55-57页
    7.1 结论与创新点第55-56页
        7.1.1 结论第55-56页
        7.1.2 创新点第56页
    7.2 论文研究意义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60-61页
致谢第61-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北斗定位和3G通讯的公交信息发布系统研发
下一篇:湖南八面山种子植物区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