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常用缩略语中英文对照 | 第9-10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0-25页 |
综述一 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神经痛疼痛机制的研究进展 | 第10-17页 |
1. 机械压迫与LDH根性神经痛的关系 | 第10-11页 |
2. 神经根炎性反应与LDH根性神经痛的关系 | 第11-14页 |
3. 自身免疫反应与LDH根性神经痛的关系 | 第14-15页 |
4. 神经组织的血供与LDH根性神经痛的关系 | 第15-16页 |
5. 小结 | 第16-17页 |
综述二 针刀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 第17-25页 |
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名 | 第17页 |
2. 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 第17页 |
3. 西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 第17-20页 |
3.1 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的机理 | 第18-20页 |
3.2 炎症因子对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的影响 | 第20页 |
4. 中西医临床分型及分期 | 第20-22页 |
4.1 中西医临床分型 | 第20-21页 |
4.2 中西医临床分期 | 第21-22页 |
5. 治疗 | 第22-24页 |
5.1 单纯性针刀疗法 | 第22-23页 |
5.2 针刀结合推拿 | 第23页 |
5.3 针刀结合牵引 | 第23页 |
5.4 针刀与臭氧结合 | 第23-24页 |
5.5 针刀综合疗法 | 第24页 |
6. 小结 | 第24-25页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25-44页 |
前言 | 第25-26页 |
技术路线图 | 第26-27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27-32页 |
1. 实验材料 | 第27-29页 |
1.1 动物的选择与喂养 | 第27页 |
1.2 动物分组 | 第27页 |
1.3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7页 |
1.4 主要实验试剂 | 第27-28页 |
1.5 模型制备 | 第28页 |
1.6 穴位及治疗点的选取和干预处理方法 | 第28-29页 |
2 检测指标及方法 | 第29-31页 |
2.1 一般整体情况观察 | 第29页 |
2.2 后肢热痛刺激缩爪阈值的检测 | 第29-30页 |
2.3 神经根HE染色观察 | 第30页 |
2.4 血清中细胞因子检测 | 第30-31页 |
3 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 | 第31-32页 |
实验结果 | 第32-37页 |
1. 一般情况观察 | 第32页 |
2. 各组大鼠的热痛刺激缩爪阈值 | 第32-34页 |
3. 神经根HE染色观察 | 第34-35页 |
4. 针刀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神经痛大鼠血清中5-HT含量的影响 | 第35-36页 |
5. 针刀松解法对腰推间盘突出症根性神经痛血清中P-EP含量的影响 | 第36-37页 |
分析讨论 | 第37-44页 |
1. 非压迫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神经痛动物模型的制备与评价 | 第37-39页 |
1.1 非压迫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神经痛动物模型的制备 | 第37-38页 |
1.2 非压迫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神经痛动物模型的评价 | 第38-39页 |
2. 针刀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神经痛大鼠痛阈及神经根形态学的影响 | 第39-40页 |
3. 针刀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神经痛大鼠血清中5-HT含量的影响 | 第40-42页 |
4. 针刀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神经痛大鼠血清中β-EP含量的影响 | 第42-43页 |
5. 小结 | 第43-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个人简历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