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7-8页 |
| 摘要 | 第8-10页 |
| ABSTRACT | 第10-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24页 |
| 1.1 引言 | 第18页 |
| 1.2 钛合金的塑性加工 | 第18-19页 |
| 1.3 大塑性变形法简介 | 第19页 |
| 1.4 高压扭转工艺 | 第19-22页 |
| 1.4.1 高压扭转工艺的特点 | 第19-20页 |
| 1.4.2 国内外高压扭转发展及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 1.4.3 影响高压扭转过程的因素 | 第21-22页 |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 1.6 小结 | 第23-24页 |
| 第二章 钛合金高压扭转有限元法 | 第24-27页 |
| 2.1 引言 | 第24页 |
| 2.2 刚塑性有限元法 | 第24页 |
| 2.3 Deform简介 | 第24-25页 |
| 2.4 钛合金高压扭转有限元模拟方法 | 第25-26页 |
| 2.4.1 钛合金高压扭转模型的建立及参数选择 | 第25页 |
| 2.4.2 钛合金高压扭转变形 | 第25-26页 |
| 2.5 小结 | 第26-27页 |
| 第三章 典型钛合金高压扭转变形规律 | 第27-36页 |
| 3.1 引言 | 第27页 |
| 3.2 钛合金的分类 | 第27-28页 |
| 3.3 α 型钛合金的高压扭转变形规律 | 第28-31页 |
| 3.3.1 摩擦因子对等效应变的影响 | 第28-30页 |
| 3.3.2 摩擦因子对相对扭转角度的影响 | 第30-31页 |
| 3.4 β 型钛合金的高压扭转变形规律 | 第31-33页 |
| 3.4.1 摩擦因子对等效应变的影响 | 第31-32页 |
| 3.4.2 摩擦因子对相对扭转角度的影响 | 第32-33页 |
| 3.5 α+β型钛合金的高压扭转变形规律 | 第33-34页 |
| 3.5.1 摩擦因子对等效应变的影响 | 第33页 |
| 3.5.2 摩擦因子对相对扭转角度的影响 | 第33-34页 |
| 3.6 小结 | 第34-36页 |
| 第四章 摩擦因子对TC4钛合金高压扭转变形的影响 | 第36-47页 |
| 4.1 引言 | 第36页 |
| 4.2 摩擦因子对破损系数的影响 | 第36-39页 |
| 4.3 摩擦因子对等效应变的影响 | 第39-40页 |
| 4.4 摩擦因子对等效应力的影响 | 第40-41页 |
| 4.5 摩擦因子对表面膨胀比的影响 | 第41-44页 |
| 4.6 摩擦因子对速度矢量的影响 | 第44-45页 |
| 4.7 小结 | 第45-47页 |
| 第五章 变形温度对TC4钛合金高压扭转变形的影响 | 第47-57页 |
| 5.1 引言 | 第47页 |
| 5.2 变形温度对破损系数的影响 | 第47-49页 |
| 5.3 变形温度对等效应变的影响 | 第49-51页 |
| 5.4 变形温度对等效应力的影响 | 第51-53页 |
| 5.5 变形温度对表面膨胀比的影响 | 第53-55页 |
| 5.6 变形温度对速度矢量的影响 | 第55-56页 |
| 5.7 小结 | 第56-57页 |
| 第六章 置氢与未置氢TC4钛合金高压扭转变形的比较 | 第57-64页 |
| 6.1 引言 | 第57页 |
| 6.2 置氢实验 | 第57-58页 |
| 6.2.1 置氢实验材料 | 第57页 |
| 6.2.2 氢处理工艺 | 第57-58页 |
| 6.3 置氢TC4钛合金材料性能测试方法 | 第58-60页 |
| 6.4 置氢钛合金高压扭转变形过程 | 第60-63页 |
| 6.4.1 破损系数的变化 | 第60-61页 |
| 6.4.2 等效应变的变化 | 第61-62页 |
| 6.4.3 等效应力的变化 | 第62-63页 |
| 6.5 小结 | 第63-64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 7.1 结论 | 第64-65页 |
| 7.2 展望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