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8-10页 |
| Abstract | 第10-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 1.2 国内外森林植被对径流影响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5-18页 |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 1.3.2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选择和预处理 | 第18-30页 |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18-20页 |
| 2.1.1 地理位置 | 第18页 |
| 2.1.2 自然环境 | 第18-20页 |
| 2.2 遥感数据的选取及预处理 | 第20-24页 |
| 2.2.1 遥感数据的选取 | 第20-21页 |
| 2.2.2 遥感数据的预处理 | 第21-24页 |
| 2.3 非遥感数据 | 第24-26页 |
| 2.4 森林植被水文效应 | 第26页 |
| 2.5 森林对降水的影响 | 第26-27页 |
| 2.5.1 森林对大气降水的影响 | 第26-27页 |
| 2.5.2 森林对降水的截留作用 | 第27页 |
| 2.5.3 森林植被的蒸散发 | 第27页 |
| 2.6 森林植被对径流的调节 | 第27-29页 |
| 2.6.1 森林植被对径流的影响 | 第27-28页 |
| 2.6.2 森林植被对汇流的影响 | 第28页 |
| 2.6.3 森林对洪水的影响 | 第28-29页 |
| 2.7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三章 浑江流域桓仁段植被覆盖度计算 | 第30-39页 |
| 3.1 植被覆盖度反演 | 第30页 |
| 3.2 归一化植被指数 | 第30-35页 |
| 3.2.1 准备多源数据 | 第30页 |
| 3.2.2 选取训练样本 | 第30-31页 |
| 3.2.3 植被覆盖信息提取 | 第31页 |
| 3.2.4 NDVI计算 | 第31-32页 |
| 3.2.5 制作掩膜文件 | 第32页 |
| 3.2.6 获取阀值 | 第32页 |
| 3.2.7 确定模型参数 | 第32页 |
| 3.2.8 植被覆盖度估算 | 第32-35页 |
| 3.3 浑江流域桓仁段植被覆盖动态变化综合分析 | 第35-38页 |
| 3.3.1 浑江流域桓仁段植被覆盖变化数量分析 | 第35页 |
| 3.3.2 浑江流域桓仁段植被覆盖变化速度分析 | 第35-37页 |
| 3.3.3 浑江流域桓仁段植被覆盖变化强度分析 | 第37-38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四章 流域水文模型计算及不同植被覆盖度流域径流变化分析 | 第39-51页 |
| 4.1 浑江流域桓仁段蓄满产流模型 | 第39-44页 |
| 4.1.1 桓仁地区蒸散发计算 | 第39-41页 |
| 4.1.2 流域蓄水容量计算 | 第41页 |
| 4.1.3 流域产流 | 第41-43页 |
| 4.1.4 产流量过程计算 | 第43-44页 |
| 4.2 流域汇流模型 | 第44-45页 |
| 4.3 蓄满产流模型计算及精度验证 | 第45-49页 |
| 4.4 不同植被覆盖度与径流的影响分析 | 第49-50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1-53页 |
| 5.1 结论 | 第51页 |
| 5.2 展望 | 第51-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
|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文章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