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7页 |
中文摘要 | 第7-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0页 |
缩写对照表 | 第11-16页 |
1 前言 | 第16-19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19-33页 |
2.1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9页 |
2.2 实验动物 | 第19-20页 |
2.3 小鼠基因鉴定 | 第20-22页 |
2.4 小鼠骨髓中性粒细胞的提取和辐照过程 | 第22-23页 |
2.5 体外NETs可视化 | 第23-24页 |
2.6 研究人群 | 第24页 |
2.7 人中性粒细胞的提取和辐照过程 | 第24-25页 |
2.8 DNA提取和实时聚合酶链反应(PCR) | 第25-27页 |
2.9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血清和尿液中LL37 | 第27-28页 |
2.10 细胞游离DNA的检测 | 第28-29页 |
2.11 血清中NET残余物的测定[23] | 第29-30页 |
2.12 原位NETs的免疫荧光染色 | 第30-31页 |
2.13 端粒,rH2AX and LL37三重染色 | 第31-32页 |
2.14 统计分析 | 第32-33页 |
3 结果 | 第33-47页 |
3.1 端粒缺陷,DNA损伤的中性粒细胞产生更多的NETs | 第33-37页 |
3.2 端粒缩短的中性粒细胞在SVV患者中产生更多的LL37和NETs | 第37-43页 |
3.3 SVV衰老中性粒细胞在体外产生更多的NETs,这一过程由LL37介导 | 第43-47页 |
4 讨论 | 第47-49页 |
5 结论 | 第49-50页 |
6 参考文献 | 第50-61页 |
综述 中性粒细胞胞外捕获网(NETS)的形成及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 | 第61-95页 |
参考文献 | 第73-95页 |
作者简历及在读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