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9-18页 |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1-16页 |
1. 国内外马克思主义者对文艺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论述 | 第11-14页 |
2. 对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研究 | 第14-15页 |
3. 对习近平《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研究 | 第15-16页 |
4. 两次《讲话》的对比研究 | 第16页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四)创新及不足之处 | 第17-18页 |
一、马克思主义者论文艺与思想政治教育 | 第18-26页 |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文艺与思想政治教育 | 第18-22页 |
1. 马克思论文艺与思想政治教育 | 第18-19页 |
2. 恩格斯论文艺与思想政治教育 | 第19-20页 |
3. 列宁论文艺与思想政治教育 | 第20-22页 |
(二)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代表论文艺与思想政治教育 | 第22-26页 |
1. 邓小平论文艺与思想政治教育 | 第22-23页 |
2. 江泽民论文艺与思想政治教育 | 第23-24页 |
3. 胡锦涛论文艺与思想政治教育 | 第24-26页 |
二、两次《讲话》的文本概述及比较 | 第26-38页 |
(一)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概述 | 第26-29页 |
1. 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背景 | 第26-27页 |
2. 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主要内容 | 第27-29页 |
3. 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意义 | 第29页 |
(二)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概述 | 第29-33页 |
1.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的背景 | 第29-31页 |
2.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主要内容 | 第31-32页 |
3.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意义 | 第32-33页 |
(三)两次《讲话》的比较分析 | 第33-38页 |
1. 背景 | 第33-35页 |
2. 内容指向 | 第35-36页 |
3. 意义深远 | 第36-38页 |
三、两次《讲话》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蕴 | 第38-56页 |
(一)两次《讲话》对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坚持 | 第38-41页 |
1. 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对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坚持 | 第38-40页 |
2.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对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坚持 | 第40-41页 |
(二)两次《讲话》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强调 | 第41-46页 |
1. 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强调 | 第41-43页 |
2.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强调 | 第43-46页 |
(三)两次《讲话》对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阐释 | 第46-50页 |
1. 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对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阐释 | 第46-48页 |
2.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对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阐释 | 第48-50页 |
(四)揭示和完善两次《讲话》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思考 | 第50-56页 |
1. 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理论的思考 | 第50-51页 |
2. 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理论的思考 | 第51-53页 |
3. 完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理论的思考 | 第53-56页 |
四、两次《讲话》对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启示 | 第56-65页 |
(一)充分发挥文艺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功能 | 第56-60页 |
1. 发挥文艺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意义 | 第56-57页 |
2. 确立文艺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依据 | 第57-59页 |
3. 实现文艺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功能的策略 | 第59-60页 |
(二)充分发挥文艺工作者的灵魂树造作用 | 第60-65页 |
1. 文艺工作者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关系 | 第60-61页 |
2. 文艺工作者队伍建设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 第61-62页 |
3. 发挥文艺工作者作用的思考 | 第62-65页 |
结语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一)著作类 | 第66页 |
(二)论文类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