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化学论文

五株内生真菌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中文摘要第10-12页
英文摘要第12-13页
符号说明第14-15页
第1章 内生真菌的化学研究进展 (综述)第15-42页
    1.1 植物内生真菌的研究概况第15-17页
        1.1.1 植物内生真菌与宿主的关系第15页
        1.1.2 植物内生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研究第15-16页
        1.1.3 苔藓内生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研究第16-17页
    1.2 地衣内生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研究第17-36页
        1.2.1 色原酮类化合物第18-20页
        1.2.2 庚烯酮类化合物第20-21页
        1.2.3 异香豆素类化合物第21-23页
        1.2.4 醌类化合物第23-26页
        1.2.5 萜类化合物第26-28页
        1.2.6 生物碱类化合物第28-30页
        1.2.7 内酯类化合物第30-31页
        1.2.8 芳香醚类化合物第31-33页
        1.2.9 Ambuic Acid and Torreyanic Acid衍生物第33-34页
        1.2.10 酚酸类化合物第34-35页
        1.2.11 甾体类化合物第35-36页
        1.2.12 其他类化合物第36页
    1.3 结语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42页
第2章 苔藓内生真菌Aspergillus niger的化学成分研究第42-73页
    2.1 前言第42-47页
    2.2 新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第47-56页
    2.3 已知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第56-60页
    2.4 化合物的活性评价第60页
    2.5 实验部分第60-64页
    2.6 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第64-69页
    2.7 总结与讨论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3页
第3章 地衣内生真菌Aspergillus versicolor的化学成分研究第73-116页
    3.1 前言第73-78页
    3.2 新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第78-94页
    3.3 已知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第94-98页
    3.4 化合物的活性评价第98-99页
    3.5 部分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第99-101页
    3.6 实验部分第101-103页
    3.7 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第103-111页
    3.8 理论计算部分第111页
    3.9 总结与讨论第111-112页
    参考文献第112-116页
第4章 地衣内生真菌Tolypocladium cylindrosporum的化学成分研究第116-140页
    4.1 前言第116-118页
    4.2 新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第118-123页
    4.3 已知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第123-125页
    4.4 化合物的活性评价第125-126页
    4.5 化合物58的活性机制研究第126-128页
    4.6 实验部分第128-131页
    4.7 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第131-135页
    4.8 化合物53和54的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第135-136页
    4.9 理论计算部分第136页
    4.10 总结与讨论第136页
    参考文献第136-140页
第5章 地衣内生真菌Catenulostroma chromoblastomycosum的化学成分研究第140-154页
    5.1 前言第140-143页
    5.2 新化合物23-methylergosta-4,6,8(14),22-tetraen-3-one(65)的结构鉴定第143-144页
    5.3 已知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第144-147页
    5.4 实验部分第147-149页
    5.5 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第149-152页
    5.6 总结与讨论第152-153页
    参考文献第153-154页
第6章 地衣内生真菌Phaeosphaeria sp.的化学成分及其自我保护机制的研究第154-171页
    6.1 前言第154-156页
    6.2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第156-158页
    6.3 对光诱导的菌株自我保护机制的探讨第158-162页
    6.4 实验部分第162-165页
    6.5 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第165-167页
    6.6 总结与讨论第167页
    参考文献第167-171页
致谢第171-172页
博士发表文章目录第172-174页
附录Ⅰ 内生真菌照片第174-176页
附录Ⅱ 新化合物图谱第176-262页
附件第262页

论文共2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钯原子催化活化甲烷C-H键的机理和性能研究
下一篇:加减羌活胜湿汤治疗风湿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