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林业基础科学论文--森林生物学论文--森林生态学论文

安太堡露天矿排土场不同恢复模式人工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引言第9-18页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9-10页
    1.2 研究进展第10-16页
        1.2.1 森林生态系统健康概念的内涵及外延第10-11页
        1.2.2 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价第11-14页
        1.2.3 矿区人工林生态系统评价研究进展第14-16页
    1.3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4 技术路线第17-18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第18-22页
    2.1 地理区位第18-19页
    2.2 自然地理概况第19-20页
    2.3 植被恢复概况第20-22页
第三章 研究方法第22-27页
    3.1 样地的设置第22-24页
    3.2 数据的获取第24-25页
        3.2.1 群落特征调查第24页
        3.2.2 土壤采样与测定第24-25页
    3.3 数据的处理第25-27页
        3.3.1 群落特征数据处理第25-26页
        3.3.2 土壤因子数据处理第26页
        3.3.3 指标因子标准化处理第26-27页
第四章 不同恢复模式人工林群落生态特征动态分析第27-47页
    4.1 人工林群落动态分析第27-42页
        4.1.1 群落组成及生长状况动态第27-30页
        4.1.2 乔木年龄结构动态第30-34页
        4.1.3 不同恢复模式群落α多样性第34-36页
        4.1.4 不同恢复模式乔木生物量动态第36-42页
    4.2 人工林生境土壤质量动态第42-47页
        4.2.1 土壤质量动态第42-44页
        4.2.2 土壤侵蚀模数动态第44-45页
        4.2.3 土壤有机质含量动态第45-46页
        4.2.4 土壤容重动态第46-47页
第五章 人工林生态系统动态健康评价第47-58页
    5.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47-51页
        5.1.1 评价指标的选取第47-49页
        5.1.2 评价指标体系第49-51页
    5.2 权重的确定第51-55页
        5.2.1 层次分析法第52-53页
        5.2.2 变异系数法第53-54页
        5.2.3 主客观综合赋值第54-55页
    5.3 评价标准及评价结果第55-58页
        5.3.1 评价指标标准第55页
        5.3.2 评价结果第55-58页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第58-61页
    6.1 不同恢复模式人工林生态特征动态第58页
    6.2 不同恢复模式人工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第58-59页
    6.3 不同恢复模式人工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结果分析第59-60页
    6.4 讨论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威尔第艺术歌曲演唱探析--以《诱惑》、《乞丐》、《民谣》为例
下一篇:岷县西南山区乡土聚落营建智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