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坡脚开挖引发的边坡变形破坏机理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边坡治理措施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13-14页 |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研究区地质环境条件 | 第16-22页 |
2.1 自然地理条件 | 第16-18页 |
2.1.1 交通位置 | 第16-17页 |
2.1.2 气象水文 | 第17-18页 |
2.1.3 地形地貌 | 第18页 |
2.2 地质条件 | 第18-20页 |
2.2.1 地层岩性 | 第18-19页 |
2.2.2 地下水类型 | 第19页 |
2.2.3 地质构造 | 第19-20页 |
2.3 人类工程活动 | 第20-22页 |
第三章 万寿广场边坡特征 | 第22-31页 |
3.1 基本特征 | 第22-26页 |
3.1.1 形态特征 | 第22页 |
3.1.2 微地貌特征 | 第22-24页 |
3.1.3 剖面特征 | 第24-25页 |
3.1.4 潜在滑移面特征 | 第25-26页 |
3.2 变形特征 | 第26-31页 |
第四章 万寿广场边坡变形破坏机理研究 | 第31-47页 |
4.1 边坡变形破坏的影响因素 | 第31-33页 |
4.1.1 内因 | 第31-32页 |
4.1.2 外因 | 第32-33页 |
4.2 边坡变形破坏形式分类及分析 | 第33-35页 |
4.2.1 边坡变形破坏形式分类 | 第33-35页 |
4.2.2 万寿广场边坡变形破坏形式分析 | 第35页 |
4.3 边坡的变形破坏机理 | 第35-45页 |
4.3.1 边坡的变形破坏演化过程 | 第36-45页 |
4.3.2 边坡变形破坏机理 | 第4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五章 万寿广场边坡治理方案优选 | 第47-59页 |
5.1 万寿广场边坡的稳定性计算及评价 | 第47-50页 |
5.1.1 稳定性计算 | 第47-49页 |
5.1.2 稳定性计算结果评价 | 第49-50页 |
5.2 边坡治理的原则 | 第50页 |
5.3 边坡治理方案的初步选择与提出 | 第50-54页 |
5.3.1 边坡治理方案的初步选择 | 第50-52页 |
5.3.2 治理方案的提出 | 第52-54页 |
5.4 基于熵权多目标决策方法的治理方案优选 | 第54-58页 |
5.4.1 熵权多目标决策法原理 | 第54-56页 |
5.4.2 治理方案优选 | 第56-5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第59-61页 |
6.1 结论 | 第59-60页 |
6.2 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