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前言 | 第9-12页 |
| 1.1 选题依据 | 第9-10页 |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2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12-21页 |
| 2.1 心理亚健康 | 第12-19页 |
| 2.1.1 健康的界定 | 第12页 |
| 2.1.2 亚健康 | 第12-13页 |
| 2.1.3 心理亚健康 | 第13-14页 |
| 2.1.4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 第14页 |
| 2.1.5 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现状 | 第14-16页 |
| 2.1.6 定向越野运动 | 第16-17页 |
| 2.1.7 定向越野运动对心理健康影响 | 第17-18页 |
| 2.1.8 定向越野运动对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作用机制研究 | 第18-19页 |
| 2.2 研究对象评价指标的研究 | 第19-21页 |
| 2.2.1 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Checklist90,SCL—90 ) | 第19-21页 |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1-26页 |
| 3.1 研究对象 | 第21页 |
| 3.2 研究方法 | 第21-24页 |
| 3.2.1 文献资料法 | 第21页 |
| 3.2.2 问卷调查法 | 第21-23页 |
| 3.2.3 数理统计法 | 第23页 |
| 3.2.4 对比分析法 | 第23页 |
| 3.2.5 实验步骤 | 第23-24页 |
| 3.2.6 实验结果的假设 | 第24页 |
| 3.3 实验的实施过程与具体方法 | 第24-26页 |
| 3.3.1 实施过程 | 第24页 |
| 3.3.2 具体方法 | 第24-26页 |
| 4 调查结果 | 第26-29页 |
| 4.1 上海市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况调查结果 | 第26-29页 |
| 4.1.1 上海市大学生的心理症状和心里问题调查情况统计 | 第26页 |
| 4.1.2 上海市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 第26-27页 |
| 4.1.3 上海市大学生 SCL—90 各因子分与正常人 SCL—90 因子分的比较 | 第27-29页 |
| 5 实验结果 | 第29-33页 |
| 5.1 实验前对照组与实验组的 SCL—90 因子得分比较 | 第29页 |
| 5.2 实验 8 周后,实验组实验前后的 SCL—90 因子得分比较 | 第29-30页 |
| 5.3 实验 18 周后,实验组实验前后 SCL—90 因子得分的比较 | 第30页 |
| 5.4 实验 8 周后,对照组实验前后 SCL—90 因子得分的比较 | 第30-31页 |
| 5.5 实验 18 周后对照组实验前后 SCL—90 因子得分的比较 | 第31页 |
| 5.6 实验 8 周后,18 周后对照组与实验组 SCL—90 因子得分比较 | 第31-32页 |
| 5.7 实验 18 周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 SCL—90 因子得分与全国正常人的比较 | 第32-33页 |
| 6 讨论与分析 | 第33-37页 |
| 6.1 实验效果的讨论 | 第33-34页 |
| 6.2 分析 | 第34-37页 |
| 7 结论与建议 | 第37-39页 |
| 7.1 结论 | 第37页 |
| 7.2 建议 | 第37-39页 |
| 7.2.1 对社会的建议 | 第37页 |
| 7.2.2 对学校的建议 | 第37-38页 |
| 7.2.3 对大学生的建议 | 第38-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 附录 | 第41-46页 |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