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40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烯烃聚合催化剂的发展 | 第12-32页 |
·Ziegler-Natta催化剂 | 第12-13页 |
·茂金属催化剂 | 第13-14页 |
·后过渡金属催化剂 | 第14-32页 |
·阳离子型Ni(Ⅱ)、Pd(Ⅱ)α-二亚胺催化剂 | 第14-24页 |
·催化剂的组成及活化 | 第16页 |
·α-二亚胺镍钯催化剂催化烯烃聚合研究 | 第16-23页 |
·α-二亚胺镍、钯催化乙烯聚合机理 | 第23-24页 |
·自负载型催化剂 | 第24-25页 |
·含N、N、N三齿配体的铁、钴催化剂 | 第25-30页 |
·吡啶二亚胺铁系催化剂的修饰 | 第27-28页 |
·铁系催化烯烃聚合机理 | 第28-30页 |
·N-O 配体催化剂 | 第30-31页 |
·本论文研究工作的意义、思路及主要内容 | 第31-32页 |
·本研究工作的意义 | 第31页 |
·本研究工作的思路 | 第31-32页 |
·研究内容 | 第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40页 |
第二章 配体中吸电子基团对α-二亚胺-Ni(Ⅱ)乙烯聚合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第40-50页 |
·引言 | 第40页 |
·实验部分 | 第40-43页 |
·主要试剂 | 第40-41页 |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41页 |
·α-二亚胺配体的合成 | 第41-42页 |
·α-二亚胺溴化镍配合物的合成 | 第42页 |
·乙烯聚合 | 第42页 |
·聚合物的热分析 | 第42-4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3-47页 |
·催化剂的表征 | 第43-44页 |
·配体及配合物的红外光谱法分析( FT-IR) | 第43页 |
·配体及配合物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分析(XPS) | 第43-44页 |
·Al/Ni摩尔比、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44-45页 |
·配体结构对聚合活性及支化度的影响 | 第45页 |
·聚合物的热性能研究 | 第45-46页 |
·聚合物微观结构的分析 | 第46-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第三章 α-二亚胺Ni(Ⅱ)配合物/二乙基氯化铝催化乙烯聚合的研究 | 第50-58页 |
·引言 | 第50页 |
·实验部分 | 第50-51页 |
·主要试剂 | 第50页 |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50页 |
·配体3a[(2, 4-MePh)2DABAn]的合成 | 第50-51页 |
·镍配合物3b{[(2, 4-MePh)2DABAn]NiBr_2}的合成 | 第51页 |
·聚合实验 | 第5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1-55页 |
·配体及配合物的红外光谱法分析(FT-IR) | 第51-52页 |
·配体及配合物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分析(XPS) | 第52-53页 |
·催化乙烯聚合反应的研究 | 第53-54页 |
·聚合物的热性能 | 第54-55页 |
·聚合物微观结构的分析 | 第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第四章 含吸电子取代基的α-二亚胺镍(Ⅱ)催化剂乙烯聚合研究 | 第58-72页 |
·引言 | 第58页 |
·实验部分 | 第58-61页 |
·主要试剂 | 第58页 |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58页 |
·配体的合成 | 第58-60页 |
·催化剂的合成 | 第60页 |
·聚合实验 | 第60-6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1-68页 |
·晶体L1 的晶体学数据和单晶结构的测定 | 第61-62页 |
·催化剂合成方法的优化 | 第62-63页 |
·配体及配合物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分析(XPS) | 第63页 |
·晶体结构的讨论 | 第63-64页 |
·配体结构对催化剂活性和聚合物结构的影响 | 第64页 |
·聚合温度的影响 | 第64-66页 |
·聚乙烯的微观结构 | 第66-67页 |
·聚合物热性能的研究 | 第67-68页 |
·结论 | 第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第五章 α-二亚胺配体的合成 | 第72-78页 |
·引言 | 第72页 |
·实验部分 | 第72-76页 |
·主要试剂 | 第72页 |
·配体合成 | 第72-76页 |
·总结 | 第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附件 | 第78-83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3-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