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周边海洋外交的定位与选择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1-30页 |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 第11-12页 |
二、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23页 |
三、核心概念厘定 | 第23-25页 |
四、研究方法说明 | 第25-27页 |
五、论文结构安排 | 第27-28页 |
六、创新与不足阐释 | 第28-30页 |
第一章 中国周边海洋外交的兴起背景 | 第30-59页 |
一、中国周边海洋外交兴起的时代背景 | 第30-40页 |
(一)海洋之维:全球化时代人海关系的演进 | 第30-33页 |
(二)规则之维:国际海洋法律秩序的确立 | 第33-37页 |
(三)外交之维:全球化时代外交的转型 | 第37-40页 |
二、中国周边海洋外交兴起的区域环境 | 第40-49页 |
(一)东亚海洋权力格局的嬗变 | 第40-44页 |
(二)东亚海洋利益结构的调整 | 第44-46页 |
(三)东亚海洋非传统威胁的增加 | 第46-49页 |
三、中国周边海洋外交兴起的内在驱动 | 第49-58页 |
(一)中国海洋观念的历史变迁 | 第49-53页 |
(二)中国由陆向海的战略转型 | 第53-56页 |
(三)中国周边外交的战略调整 | 第56-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二章 中国周边海洋外交的目标定位 | 第59-82页 |
一、中国周边海洋外交目标的参照系 | 第59-73页 |
(一)中国周边海洋外交的利益参照系 | 第59-65页 |
(二)中国周边海洋外交的资源参照系 | 第65-70页 |
(三)中国周边海洋外交的战略参照系 | 第70-73页 |
二、中国周边海洋外交目标的预期构想 | 第73-81页 |
(一)周边海洋维稳与维权 | 第74-76页 |
(二)争取周边海洋合作与支持 | 第76-79页 |
(三)推动周边海洋良好秩序构建 | 第79-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三章 中国周边海洋外交的态势评估 | 第82-99页 |
一、中国周边海洋外交的实践形式 | 第82-87页 |
(一)海洋友好外交 | 第82-84页 |
(二)海洋合作外交 | 第84-85页 |
(三)海洋预防性外交 | 第85-87页 |
二、中国周边海洋外交的现时特征 | 第87-92页 |
(一)双边与多边并行 | 第87-89页 |
(二)官方与民间并举 | 第89-90页 |
(三)强制与诱导兼施 | 第90-92页 |
三、中国周边海洋外交的积极成效 | 第92-98页 |
(一)周边海洋权益实现止损 | 第92-94页 |
(二)南海问题重回正确轨道 | 第94-96页 |
(三)海上合作“双轨”推进 | 第96-98页 |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第四章 中国周边海洋外交的现实困境 | 第99-126页 |
一、中国周边海洋外交的权力困境 | 第99-108页 |
(一)炮舰外交的制衡 | 第99-103页 |
(二)海权联盟的围堵 | 第103-105页 |
(三)海洋话语权的压制 | 第105-108页 |
二、中国周边海洋外交的制度困境 | 第108-116页 |
(一)外交制度之维:中国海洋外交的体制困境 | 第108-110页 |
(二)法律制度之维:中国海洋外交的法律缺失 | 第110-113页 |
(三)治理机制之维:周边海洋治理的机制短板 | 第113-116页 |
三、中国周边海洋外交的信任困境 | 第116-125页 |
(一)中国周边海洋外交的诚意信号表达 | 第116-119页 |
(二)中国周边海洋外交的信任困境表征 | 第119-123页 |
(三)中国周边海洋外交的信任困境效应 | 第123-125页 |
本章小结 | 第125-126页 |
第五章 中国周边海洋外交的战略选择 | 第126-151页 |
一、中国周边海洋外交的能力建设 | 第126-135页 |
(一)加强海洋外交统筹协调能力 | 第127-129页 |
(二)提升海洋外交议题设置能力 | 第129-132页 |
(三)夯实海洋外交强制能力 | 第132-134页 |
(四)锻造海洋法律外交能力 | 第134-135页 |
二、中国周边海洋外交的布局调整 | 第135-142页 |
(一)固黄海 | 第135-137页 |
(二)和南海 | 第137-139页 |
(三)争东海 | 第139-141页 |
(四)拓日本海 | 第141-142页 |
三、中国周边海洋外交的路径推进 | 第142-150页 |
(一)推进海洋外交制度构建 | 第142-144页 |
(二)建设中美新型海洋关系 | 第144-147页 |
(三)构建周边海洋共同体 | 第147-150页 |
本章小结 | 第150-151页 |
结论 | 第151-155页 |
参考文献 | 第155-183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83-185页 |
后记 | 第185-1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