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肿瘤科论文

益气养阴、凉血散瘀法防治头颈部肿瘤放疗副反应的临床研究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前言第10-12页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第12-28页
    1. 现代医学对头颈部肿瘤放疗的研究进展第12-17页
        1.1 概况第12-13页
        1.2 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第13-14页
        1.3 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副反应及处理方法第14-17页
    2. 中医药对头颈部肿瘤的认识及研究进展第17-23页
        2.1 历代中医对头颈部肿瘤的认识第17-21页
        2.2 中医药对头颈部肿瘤的治疗概况第21-23页
    3. 中医药防治头颈部肿瘤放疗副反应的研究进展第23-28页
        3.1 头颈部肿瘤放疗副反应的中医发病机制第23页
        3.2 中医药干预放射性皮炎的研究第23-24页
        3.3 中医药干预放射性黏膜炎的研究第24-25页
        3.4 中医药干预放射性唾液腺损伤的研究第25-26页
        3.5 中医药干预骨髓抑制的研究第26-28页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第28-45页
    1. 研究目的第28页
    2. 研究内容第28页
    3. 研究方法第28-31页
        3.1 病例选择第28-29页
        3.2 观察方案第29-30页
        3.3 治疗方法第30-31页
    4. 观测指标及疗效评定第31-33页
        4.1 中医症状第31页
        4.2 放射性损伤第31-32页
        4.3 骨髓抑制第32页
        4.4 生活质量第32页
        4.5 体重第32页
        4.6 安全性评价第32-33页
    5. 质量控制第33页
    6. 统计学处理第33页
    7. 研究结果第33-45页
        7.1 一般资料比较第33-37页
        7.2 中医症状比较第37-39页
        7.3 放射性损伤比较第39-40页
        7.4 骨髓抑制比较第40页
        7.5 生活质量比较第40-41页
        7.6 体重比较第41-43页
        7.7 安全性评价第43页
        7.8 小结第43-45页
第三部分 分析与讨论第45-58页
    1. 立法依据第45-47页
        1.1 头颈部肿瘤放疗后的基本病机第45-46页
        1.2 "瘀热"理论指导第46-47页
        1.3 益气养阴、凉血散瘀法的确立第47页
    2. 组方用药第47-51页
        2.1 组方分析及临证加减第47-49页
        2.2 组方主要中药溯源及药理研究第49-51页
    3. 研究结果分析第51-55页
        3.1 一般资料的分析第51-52页
        3.2 对中医症状的影响第52-53页
        3.3 对急性放射性损伤的影响第53-54页
        3.4 对骨髓抑制的影响第54页
        3.5 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第54页
        3.6 对体重的影响第54-55页
        3.7 安全性评价第55页
    4. 临证体会第55-56页
        4.1 治未病的思想贯穿始终第55页
        4.2 扶正与祛邪灵活运用第55-56页
        4.3 重视病患心理治疗第56页
        4.4 强调肿瘤综合治疗第56页
    5. 不足与展望第56-58页
第四部分 结论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4页
附录第64-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利胆活血通腑方对加速原发性肝癌肝部分切除患者恢复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息风化湿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VIP、SP、5-HT含量调节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