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6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3 研究述评 | 第14-15页 |
1.4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5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4.2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1.5 论文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现实依据 | 第16-22页 |
2.1 联耕联种的内涵 | 第16-18页 |
2.1.1 联耕联种的概念 | 第16页 |
2.1.2 联耕联种的特征 | 第16-17页 |
2.1.3 联耕联种的参与主体 | 第17-18页 |
2.2 政府扶持联耕联种的理论基础 | 第18-19页 |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18页 |
2.2.2 市场失灵理论 | 第18-19页 |
2.2.3 公共产品理论 | 第19页 |
2.3 政府扶持联耕联种的现实依据 | 第19-22页 |
第三章 政府扶持与射阳县耕地联耕联种的发展 | 第22-35页 |
3.1 射阳县耕地联耕联种的起因与发展现状 | 第22-26页 |
3.1.1 射阳县政府探索联耕联种的起因 | 第22-23页 |
3.1.2 射阳县联耕联种的发展现状 | 第23-26页 |
3.2 射阳县政府扶持联耕联种的主要措施 | 第26-29页 |
3.2.1 明确政府扶持联耕联种的责任定位 | 第26-27页 |
3.2.2 强化政府扶持联耕联种的职能 | 第27-28页 |
3.2.3 政府在扶持联耕联种发展中的行为 | 第28-29页 |
3.3 政府扶持对耕地联耕联种发展的积极作用 | 第29-35页 |
3.3.1 耕地联耕联种的规模不断增加 | 第29-30页 |
3.3.2 联耕联种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增强 | 第30-31页 |
3.3.3 联耕联种对农业增效的促进作用提升 | 第31-32页 |
3.3.4 民众对耕地联耕联种的认同度不断提升 | 第32页 |
3.3.5 以联耕联种为基础的合作组织不断壮大 | 第32-33页 |
3.3.6 联耕联种的基础设施不断增强 | 第33-35页 |
第四章 射阳县政府扶持联耕联种的问题与成因 | 第35-40页 |
4.1 政府扶持力度减弱 | 第35-37页 |
4.1.1 缺乏针对联耕联种的长远规划 | 第35-36页 |
4.1.2 缺少对公共政府产品的创新 | 第36页 |
4.1.3 基础设施投入不足 | 第36-37页 |
4.2 基层服务体系不完善 | 第37-38页 |
4.2.1 专项工作经费不到位 | 第37页 |
4.2.2 部分村级组织职能出现越位 | 第37页 |
4.2.3 村级服务平台未能达到全覆盖 | 第37-38页 |
4.3 财政补贴难以适应实际需求 | 第38-39页 |
4.3.1 惠农政策整合力度不够 | 第38页 |
4.3.2 金融信贷支持力度弱化 | 第38-39页 |
4.3.3 农业保险机制不健全 | 第39页 |
4.4 农业社会化体系不健全 | 第39-40页 |
第五章 完善射阳县政府扶持联耕联种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 第40-44页 |
5.1 明确政府职能定位 | 第40-41页 |
5.2 提高联耕联种领域公共决策的科学性和严肃性 | 第41页 |
5.3 完善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 第41-42页 |
5.4 落实政策保障机制 | 第42页 |
5.5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 | 第42-43页 |
5.6 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 第43-44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44-45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4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附录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作者简介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