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民事诉讼证明妨碍制度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10-12页
第一部分 民事诉讼证明妨碍制度概述第12-24页
    一、民事诉讼证明妨碍制度的概念及法理基础第12-16页
        (一) 民事诉讼证明妨碍制度的概念第12-13页
        (二) 民事诉讼证明妨碍制度的法理基础第13-16页
    二、民事诉讼证明妨碍的构成要件第16-21页
        (一) 主体要件第16-17页
            1. 当事人第16-17页
            2. 非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第17页
        (二) 主观要件第17-19页
            1. 故意证明妨碍第18页
            2. 过失证明妨碍第18-19页
        (三) 客体要件第19页
        (四) 客观要件第19-21页
            1. 行为要件第19-20页
            2. 结果要件第20页
            3. 因果关系要件第20-21页
    三、民事诉讼证明妨碍法律效果的类型第21-24页
        (一) 采用公法手段进行制裁第21页
        (二) 证明责任转换第21页
        (三) 司法拟制第21-22页
        (四) 降低证明标准第22页
        (五) 直接为终局判决第22页
        (六) 排除妨碍人提出证据第22-24页
第二部分 民事诉讼证明妨碍制度的比较法考察第24-30页
    一、民事诉讼证明妨碍制度的域外立法第24-28页
        (一) 大陆法系国家的民事诉讼证明妨碍制度第24-27页
            1. 立法与司法经验的结合——德国的相关立法第24-25页
            2. 类型化规定与自由心证的结合——日本的相关立法第25-26页
            3. 一般性规定与类型化规定的结合——中国台湾地区相关立法第26-27页
        (二) 程序法治与多种规制方式的结合——美国的证明妨碍制度第27-28页
    二、域外民事诉讼证明妨碍制度的比较与启示第28-30页
第三部分 我国民事诉讼证明妨碍制度的现状考察第30-37页
    一、我国民事诉讼证明妨碍制度的立法现状第30-32页
        (一) 《民事诉讼法》中的规定第30-31页
        (二) 《民事诉讼法》相关司法解释中的规定第31页
        (三) 其他法律中的规定第31-32页
    二、我国现行民事诉讼证明妨碍制度的进步性第32-33页
    三、我国民事诉讼证明妨碍制度中存在的问题第33-37页
        (一) 《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的单一化第33-35页
        (二) 司法解释立法位阶过低第35页
        (三) 未设立原则性规定,缺乏完整性第35页
        (四) 规定过于简陋,缺乏操作性第35页
        (五) 相似行为适用不同的法律后果,缺乏逻辑性第35-36页
        (六) 构成要件不合理第36页
        (七) 未明确证明妨碍的排除情形第36-37页
第四部分 我国民事诉讼证明妨碍制度的再完善第37-42页
    一、设立一般性规定与特别规定相结合的体系第37-38页
    二、明确证明妨碍的构成要件第38页
        (一) 扩大主体要件第38页
        (二) 扩大主观要件第38页
    三、明确排除情形第38-39页
    四、证明妨碍法律效果的选择第39-40页
        (一) 依据不同情形选择适用法律效果第39-40页
            1. 区分妨碍人的主观状态第39页
            2. 区分对被妨碍人的不公平程度第39-40页
            3. 区分妨碍人是负证明责任的当事人还是不负证明责任的当事人第40页
        (二) 以公法制裁为补充第40页
    五、设立程序保障条款第40-42页
结语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6页
致谢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法律问题研究--以人民币国际化为视角
下一篇:性暴力纳入反家暴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