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前言 | 第12-14页 |
1.2 基坑变形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1.2.1 围护结构变形 | 第14-17页 |
1.2.2 基坑周边地面沉降 | 第17-18页 |
1.2.3 基坑变形空间效应 | 第18-19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4 创新性工作 | 第20页 |
1.5 论文篇章结构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基坑工程监测数据及分析 | 第22-36页 |
2.1 引言 | 第22页 |
2.2 软土地区基坑工程变形特点 | 第22页 |
2.3 工程概况 | 第22-25页 |
2.4 基坑支护结构变形分析 | 第25-28页 |
2.4.1 双排桩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分析 | 第25-27页 |
2.4.2 双排桩支护结构顶部竖向位移分析 | 第27页 |
2.4.3 SMW支护结构顶部位移分析 | 第27-28页 |
2.5 基坑周围土体变形分析 | 第28-34页 |
2.5.1 墙后土体深层水平位移分析 | 第28-32页 |
2.5.2 墙后土体沉降分析 | 第32-34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三章 深基坑数值模拟分析变形规律 | 第36-60页 |
3.1 引言 | 第36页 |
3.2 基坑工程数值模拟 | 第36-49页 |
3.2.1 模型尺寸与边界条件 | 第36-38页 |
3.2.2 初始应力条件 | 第38页 |
3.2.3 本构模型 | 第38-40页 |
3.2.4 硬化土模型参数 | 第40-41页 |
3.2.5 基坑支护结构模拟 | 第41-48页 |
3.2.6 模拟步骤及收敛判断 | 第48-49页 |
3.3 数值模拟准确性验证 | 第49-51页 |
3.3.1 现场实测数据分析 | 第49-51页 |
3.3.2 其他软土地区变形规律分析 | 第51页 |
3.4 基坑数值模拟变形分析 | 第51-56页 |
3.4.1. 支护结构顶部变形分析 | 第52-53页 |
3.4.2. 支护结构深层变形分析 | 第53-54页 |
3.4.3. 基坑周边土体沉降分析 | 第54-55页 |
3.4.4. 基坑周边土体深层沉降分析 | 第55-56页 |
3.5 不同抗弯刚度下基坑变形分析 | 第56-59页 |
3.5.1 支护结构刚度对挡墙顶部水平位移影响 | 第56-58页 |
3.5.2 支护结构刚度对周围土体变形影响 | 第58-5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四章 基坑周围土体沉降理论研究 | 第60-72页 |
4.1 引言 | 第60页 |
4.2 地表沉降影响因素分析 | 第60页 |
4.3 墙后土体沉陷区域划分 | 第60-68页 |
4.4 墙后土体水平应变计算公式研究 | 第68-70页 |
4.4.1 通过桩体内力计算墙后土体水平应变 | 第68-69页 |
4.4.2 通过深层土体水平位移计算墙后土体水平应变 | 第69-70页 |
4.5 计算地表沉降曲线 | 第70-7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五章 基坑周边地表沉降实例分析 | 第72-98页 |
5.1 引言 | 第72页 |
5.2 基坑工程概况 | 第72-73页 |
5.3 通过桩体内力计算地表沉降 | 第73-78页 |
5.4 通过深层土体水平位移计算地表沉降 | 第78-83页 |
5.5 计算结果准确性分析 | 第83-90页 |
5.5.1 其他计算方法对比分析 | 第83-88页 |
5.5.2 实际监测数据对比分析 | 第88-90页 |
5.6 地表沉降曲线拟合分析 | 第90-96页 |
5.6.1 拟合公式分析 | 第90-94页 |
5.6.2 拟合曲线分析 | 第94-96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96-9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8-100页 |
6.1 总结 | 第98页 |
6.2 展望 | 第98-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4页 |
作者简介 | 第104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4-106页 |
致谢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