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第12-14页 |
前言 | 第14-17页 |
研究现状、成果 | 第14-15页 |
研究目的、方法 | 第15-17页 |
1.1 对象和方法 | 第17-24页 |
1.1.1 入选对象 | 第17-18页 |
1.1.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1.3 招募和知情同意 | 第19-20页 |
1.1.4 筛选期 | 第20页 |
1.1.5 基线期 | 第20页 |
1.1.6 试验观察期(第Ⅰ周期-第Ⅲ周期) | 第20-21页 |
1.1.7 随访期 | 第21页 |
1.1.8 ECG采集及测量 | 第21页 |
1.1.9 PK样本采集及测定 | 第21-22页 |
1.1.10 不良事件的记录 | 第22页 |
1.1.11 不良事件分析 | 第22页 |
1.1.12 生命体征及实验室检查 | 第22页 |
1.1.13 ECG统计分析 | 第22-23页 |
1.1.14 药代动力学参数的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23-24页 |
1.1.15 三交叉试验设计的统计分析 | 第24页 |
1.2 结果 | 第24-42页 |
1.2.1 受试者基本资料 | 第24-26页 |
1.2.2 不良事件 | 第26-27页 |
1.2.3 生命体征检查结果分析 | 第27页 |
1.2.4 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 | 第27-28页 |
1.2.5 心电图结果分析 | 第28-32页 |
1.2.6 QTcF和QTcI在各时间点均值变化分析 | 第32-35页 |
1.2.7 ECG主要参数描述性统计结果 | 第35页 |
1.2.8 QTcF和QTcI异常值描述性统计 | 第35-37页 |
1.2.9 药代动力学统计分析 | 第37-40页 |
1.2.10 心电图与试验药物量效关系分析 | 第40-42页 |
1.3 讨论 | 第42-46页 |
结论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51-52页 |
综述 药物QT/QTc研究 | 第52-61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3页 |
个人简历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