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5页 |
1.2.1 国外研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 | 第11-14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简评 | 第14-15页 |
1.3 研究主要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2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第二章 贫困相关概念界定与研究理论基础 | 第17-24页 |
2.1 贫困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22页 |
2.1.1 贫困 | 第17-19页 |
2.1.2 反贫困 | 第19-20页 |
2.1.3 精准扶贫 | 第20-21页 |
2.1.4 精准扶贫机制 | 第21-22页 |
2.2 选题研究理论基础 | 第22-24页 |
2.2.1 收入再分配理论 | 第22页 |
2.2.2 赋权理论 | 第22页 |
2.2.3 人力资本理论 | 第22-24页 |
第三章 黔西北山区贫困与扶贫现状 | 第24-39页 |
3.1 黔西北山区贫困现状 | 第24-30页 |
3.1.1 黔西北山区概况 | 第24-25页 |
3.1.2 黔西北山区贫困类型 | 第25-29页 |
3.1.3 黔西北山区贫困特征 | 第29-30页 |
3.2 黔西北精准扶贫实践及其案例选择 | 第30-35页 |
3.2.1 黔西北山区精准扶贫实践 | 第30-31页 |
3.2.2 黔西北山区精准扶贫案例选择——基于三个贫困村的实践 | 第31-35页 |
3.3 黔西北山区扶贫效益评价 | 第35-39页 |
3.3.1 经济效益 | 第36-37页 |
3.3.2 社会效益 | 第37-38页 |
3.3.3 生态效益 | 第38-39页 |
第四章 黔西北山区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9-45页 |
4.1 贫困瞄准机制不合理 | 第39页 |
4.1.1 识别对象瞄准偏离 | 第39页 |
4.1.2 识别模式单一 | 第39页 |
4.2 精准帮扶模式带动乏力 | 第39-40页 |
4.2.1 产业扶贫选择单一化 | 第40页 |
4.2.2 集团帮扶效率低 | 第40页 |
4.2.3 金融扶贫驱动力不足 | 第40页 |
4.3 扶贫工作协调机制不健全 | 第40-41页 |
4.3.1 机构协调不畅 | 第40-41页 |
4.3.2 社会扶贫机构管理难度大 | 第41页 |
4.3.3 第三方保障缺位 | 第41页 |
4.4 贫困人口参与机制不健全 | 第41-42页 |
4.4.1 贫困人口赋权机制不健全 | 第41-42页 |
4.4.2 贫困人口参与决策存在体制机制障碍 | 第42页 |
4.4.3 贫困人口自身能力不足 | 第42页 |
4.5 扶贫制度建设不完善 | 第42-43页 |
4.5.1 后城乡“二元”体制的制约 | 第42页 |
4.5.2 区域公共财政制度的制约 | 第42-43页 |
4.5.3 区域社会保障制度的制约 | 第43页 |
4.5.4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制约 | 第43页 |
4.6 贫困人口增收机制不稳定 | 第43-45页 |
4.6.1 贫困户增收渠道狭窄 | 第43-44页 |
4.6.2 贫困户增收缺乏风险预警 | 第44-45页 |
第五章 黔西北山区精准扶贫机制构建对策建议 | 第45-51页 |
5.1 精准贫困人口瞄准,实现“真扶贫,扶真贫” | 第45-46页 |
5.1.1 建立识别标准浮动机制,精准定位贫困人口 | 第45页 |
5.1.2 建立多元化识别模式 | 第45-46页 |
5.2 建立市场主导的多元化扶贫模式,变政府主导为参与 | 第46页 |
5.2.1 多元化产业扶贫模式 | 第46页 |
5.2.2 优化干部扶贫考核,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扶贫 | 第46页 |
5.2.3 进一步强化农村金融扶贫投入力度 | 第46页 |
5.3 强化帮扶协调机制建设,不断提升扶贫效率 | 第46-47页 |
5.3.1 强化政府协调机构建设,畅通机构协调渠道 | 第47页 |
5.3.2 强化企业组织构建,深化社会扶贫组织机构管理 | 第47页 |
5.3.3 强化社区组织构建,切实保障第三方力量到位 | 第47页 |
5.4 完善贫困人口参与机制,推动自主脱贫 | 第47-48页 |
5.4.1 拓宽贫困人口赋权渠道 | 第48页 |
5.4.2 健全贫困人口参与扶贫决策机制 | 第48页 |
5.4.3 加强贫困人口能力培训 | 第48页 |
5.5 强化精准脱贫制度建设,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 | 第48-50页 |
5.5.1 优化区域城乡“一体化”建设 | 第49页 |
5.5.2 推进区域公共财政制度改革 | 第49页 |
5.5.3 强化各类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 第49页 |
5.5.4 加快区域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 | 第49-50页 |
5.6 建立大数据管理模式,精准扶贫项目资金管理机制 | 第50-51页 |
5.6.1 进一步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 | 第50页 |
5.6.2 建立精准扶贫预警机制,推动项目资金的大数据管理 | 第50-51页 |
结语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成果等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