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频动压下旋挖钻机的破岩能力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论文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1.1 选题目的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旋挖钻机硬岩施工的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1.2.1 典型旋挖钻机传统硬岩钻进现状 | 第9-11页 |
1.2.2 旋挖钻机入岩钻具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3 岩石周期性破碎机理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钻机低频波形加压的实现原理和破岩特点 | 第16-29页 |
2.1 旋挖钻机结构 | 第16-17页 |
2.2 旋挖钻机的破岩方式 | 第17-18页 |
2.3 低频波形加压系统的原理及仿真 | 第18-23页 |
2.3.1 旋挖钻机加压系统 | 第18-19页 |
2.3.2 基础模型的建立 | 第19-20页 |
2.3.3 液压元件的选型 | 第20-21页 |
2.3.4 实现原理及仿真结果 | 第21-23页 |
2.4 低频波形加压下岩石的破碎特点 | 第23-28页 |
2.4.1 岩石损伤理论 | 第23-25页 |
2.4.2 循环载荷下岩石的破碎特点 | 第25-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钻具钻进硬岩过程仿真模型建立 | 第29-44页 |
3.1 ANSYS单元 | 第29-33页 |
3.2 短螺旋钻头单齿入岩的力学模型 | 第33-38页 |
3.2.1 单个截齿平直进给岩石的力学模型 | 第33-35页 |
3.2.2 钻具导向叶片上截齿的力学模型 | 第35-37页 |
3.2.3 钻具芯轴顶端截齿的力学模型 | 第37-38页 |
3.3 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38-42页 |
3.3.1 刀具及岩石的几何模型 | 第38页 |
3.3.2 刀具及岩石的材料模型 | 第38-40页 |
3.3.3 模型的网格划分 | 第40-41页 |
3.3.4 模型的接触属性 | 第41-4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四章 静载作用下岩石破碎的仿真分析 | 第44-56页 |
4.1 静载下岩石的破碎特点 | 第44-48页 |
4.2 静载荷作用的边界条件 | 第48-49页 |
4.2.1 作用力模型 | 第48页 |
4.2.2 加载载荷 | 第48-49页 |
4.3 静载结果分析 | 第49-54页 |
4.3.1 应力应变结果分析 | 第49-51页 |
4.3.2 岩石裂纹发展趋势 | 第51-5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五章 低频循环动载荷作用下岩石破碎的仿真分析 | 第56-74页 |
5.1 低频斜坡波形载荷作用下的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56-60页 |
5.1.1 斜坡载荷的加载方式 | 第56页 |
5.1.2 斜坡载荷结果分析 | 第56-60页 |
5.2 低频正弦波载荷作用下的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60-66页 |
5.2.1 正弦波的加载方式 | 第60-61页 |
5.2.2 正弦波载荷结果分析 | 第61-66页 |
5.3 低频方波载荷作用下的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66-71页 |
5.3.1 方波载荷的加载方式 | 第66页 |
5.3.2 方波载荷的结果分析 | 第66-7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1-7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结论 | 第74-75页 |
展望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