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论文--各类型土与地基论文--黄土与地基论文

基于FLAC3D二次开发的黄土蠕变模型及滑坡失稳时间预测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1章 绪论第10-19页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0-12页
    1.2 商业软件在本构模型研究中的应用第12-13页
    1.3 FLAC~(3D)中本构模型二次开发的简介第13-17页
        1.3.1 软件理论基础和计算特征第13-15页
        1.3.2 二次开发方法第15-17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7-18页
        1.4.1 研究内容第17页
        1.4.2 技术路线第17-18页
    1.5 课题来源第18-19页
第2章 土的流变特性理论研究第19-43页
    2.1 土的流变特性介绍第19-22页
        2.1.1 试验方法和数据处理第20-22页
            2.1.1.1 数据处理第21-22页
    2.2 软黏土的流变特性研究第22-36页
        2.2.1 蠕变特性的试验研究第23-29页
            2.2.1.1 一维固结蠕变试验第24-25页
            2.2.1.2 三轴蠕变试验第25-27页
            2.2.1.3 蠕变微观机理研究第27-29页
        2.2.2 本构模型的研究第29-36页
            2.2.2.1 一维流变本构模型研究成果第29-33页
            2.2.2.2 三维流变本构模型研究第33-36页
    2.3 黄土的蠕变特性研究第36-42页
        2.3.1 黄土蠕变试验研究第37-40页
            2.3.1.1 2Q黄土第37-38页
            2.3.1.2 3Q黄土第38-40页
        2.3.2 黄土蠕变本构模型的研究第40-42页
    2.4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3章 西原三维蠕变模型的动态链接库(DLL)开发第43-63页
    3.1 问题的提出第43-44页
    3.2 三维西原模型的计算公式推导第44-50页
        3.2.1 一维西原模型第44-46页
        3.2.2 三维西原本构模型第46-50页
            3.2.2.1 基于Mohr-Coulomb准则的H_n矩阵形式第47-50页
    3.3 本构模型代码编写第50-56页
        3.3.1 程序计算流程第52-53页
        3.3.2 西原模型程序代码第53-56页
            3.3.2.1 头文件代码说明(userxiyuan.h)第53-54页
            3.3.2.2 C++源文件代码说明(userxiyuan.cpp)第54-56页
    3.4 计算验证第56-61页
        3.4.1 模型参数拟合第56-59页
        3.4.2 数值计算验证第59-61页
    3.5 本章总结第61-63页
第4章 蠕变模型在滑坡失稳时间预测分析中的应用第63-72页
    4.1 引言第63-64页
        4.1.1 突变理论介绍第63-64页
    4.2 建立分析模型第64-67页
        4.2.1 力学模型第64-65页
        4.2.2 剪切段介质本构关系第65-66页
        4.2.3 蠕滑段本构模型第66-67页
    4.3 模型计算第67-71页
        4.3.1 突变分析的理论推导第67-69页
        4.3.2 滑坡算例第69-71页
    4.4 本章总结第71-72页
结论和展望第72-74页
    结论第72页
    展望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81页
致谢第81-82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寒区框架锚杆边坡支护结构的冻胀效应计算方法及试验研究
下一篇:柱色谱法分离富集高放废液中铂族金属的吸附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