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中国近代纺织学科建制化研究

摘要第3-9页
ABSTRACT第9-13页
1 绪论第17-33页
    1.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第17-19页
    1.2 对已有研究的回顾第19-25页
        1.2.1 近代纺织史研究资料中的纺织学科建制第19-22页
        1.2.2 对近代纺织教育、期刊等专门研究第22-25页
    1.3 研究思路与创新第25-29页
    参考文献第29-33页
2 近代纺织工业背景及实业教育背景研究第33-45页
    2.1 近代纺织工业背景第33-35页
        2.1.1 近代纺织业的准备阶段(1840-1871年)第33-34页
        2.1.2 近代纺织业的孕育阶段(1872-1877年)第34页
        2.1.3 近代纺织业的萌芽阶段(1878-1913年)第34页
        2.1.4 近代纺织业的成长阶段(1914-1936年)第34-35页
        2.1.5 近代纺织业曲折发展阶段(1937-1945年)第35页
        2.1.6 近代纺织业恢复阶段(1946-1949年)第35页
    2.2 近代实业教育背景第35-41页
        2.2.1 近代实业教育的前身——工艺技术教育第36页
        2.2.2 实业教育在“壬寅学制”中属旁枝第36-37页
        2.2.3 “癸卯学制”设置专门实业学堂第37-39页
        2.2.4 实业教育在“壬子癸丑学制”中的变革第39-40页
        2.2.5 “壬戌学制”促实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第40页
        2.2.6 “戊辰学制”中的职业教育与职业教育法规第40-41页
    小结第41-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3 近代纺织教育建制开端(1897-1936年)第45-83页
    3.1 近代纺织教育建制的重要性第45-46页
    3.2 近代江浙地区纺织教育建制第46-72页
        3.2.1 近代纺织教育开端——蚕学馆第46-54页
        3.2.2 近代纺织高等教育开端——南通纺织专门学校第54-60页
        3.2.3 近代江浙地区其他纺织教育第60-72页
    3.3 近代北方地区纺织教育建制第72-76页
        3.3.1 东北大学工学院纺织系第72-73页
        3.3.2 北平大学工学院、国立北洋大学、河北省立工学院第73-76页
    3.4 近代早期上海纺织教育(沪西、沪东纺织夜校)第76-77页
    小结第77-79页
    参考文献第79-83页
4 近代纺织教育曲折发展(1937-1949年)第83-109页
    4.1 抗战时期的上海纺织教育第83-92页
        4.1.1 中国纺织染工业补习学校第83-88页
        4.1.2 私立上海纺织工业专科学校第88-90页
        4.1.3 诚孚纺织专科学校第90-92页
    4.2 抗战时期大后方纺织教育第92-96页
        4.2.1 国立西北工学院纺织系第92-94页
        4.2.2 私立铭贤学院第94页
        4.2.3 国立中央技艺专科学校第94-95页
        4.2.4 中山高级工校纺织科第95-96页
    4.3 抗战胜利后上海纺织教育第96-105页
        4.3.1 文绮染织专科学校第96-97页
        4.3.2 上海市立工业专科学校纺织科第97-98页
        4.3.3 中国纺织建设公司技术教育第98-102页
        4.3.4 交通大学纺织科第102-105页
    4.4 抗战胜利后湖北纺织教育第105页
    小结第105-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09页
5 近代纺织共同体建制化第109-129页
    5.1 近代纺织共同体建制的重要性第109页
    5.2 近代纺织学术共同体第109-118页
        5.2.1 中国纺织学会第109-112页
        5.2.2 中国染化工程学会第112-116页
        5.2.3 中国原棉研究学会第116-118页
    5.3 近代纺织行业共同体(华商纱厂联合会)第118-124页
    小结第124-126页
    参考文献第126-129页
6 近代纺织科研建制化第129-147页
    6.1 近代纺织科研建制的重要性第129页
    6.2 近代纺织科研机构第129-134页
        6.2.1 棉纺织染实验馆第129-132页
        6.2.2 公益工商研究所第132-134页
    6.3 以雷炳林及其发明为例看我国近代纺织科研发展第134-141页
        6.3.1 雷炳林对纺织科研的贡献第134-139页
        6.3.2 雷炳林发明对近代纺织科研的带动第139-141页
    小结第141-143页
    参考文献第143-147页
7 近代纺织期刊Ⅰ(院校出版)建制化第147-171页
    7.1 近代纺织期刊建制的重要性第147页
    7.2 近代纺织期刊概述第147-150页
    7.3 南通学院纺织科的几种纺织期刊第150-161页
        7.3.1 《纺织之友》及其历史意义第150-155页
        7.3.2 《杼声》第155-157页
        7.3.3 《染化月刊》第157-160页
        7.3.4 《纺工》第160-161页
    7.4 其他院校纺织期刊第161-166页
        7.4.1 《纺织染季刊》第161-163页
        7.4.2 《纺声》第163-164页
        7.4.3 《工学月刊》、《工学季刊》、《工业年刊》及《工业学生自治会会刊》第164-166页
    小结第166-169页
    参考文献第169-171页
8 近代纺织期刊Ⅱ(出版社、团体发行)建制化第171-197页
    8.1 由出版社发行的近代纺织期刊第171-180页
        8.1.1 《人钟月刊》第171-173页
        8.1.2 《纺织周刊》第173-176页
        8.1.3 《染织纺周刊》第176-178页
        8.1.4 《纺织世界》第178-179页
        8.1.5 《棉业月报》第179-180页
    8.2 学术团体创办的近代纺织期刊第180-185页
        8.2.1 《公益工商通讯》第180-181页
        8.2.2 《纺织年刊》与《中国纺织学会会刊》第181-183页
        8.2.3 《纺织染工程》第183-185页
    8.3 行业团体、机构创办近代纺织期刊第185-191页
        8.3.1 《纺织建设月刊》和《纺建》第185-188页
        8.3.2 《棉纺会讯》第188-189页
        8.3.3 《棉业月刊》第189-190页
        8.3.4 《华商纱厂联合会季刊》和《纺织时报》第190-191页
    小结第191-194页
    参考文献第194-197页
9 结论第197-213页
    9.1 近代纺织教育建制化第198-203页
    9.2 近代纺织共同体建制化第203-205页
    9.3 近代纺织科研建制化第205-206页
    9.4 近代纺织期刊建制化第206-209页
    9.5 近代纺织学科建制化小结、启示及展望第209-212页
        9.5.1 近代纺织学科建制小结第209-210页
        9.5.2 近代纺织学科建制对现在的启示第210页
        9.5.3 对纺织学科建制的展望第210-212页
    参考文献第212-213页
附录第213-215页
总参考文献第215-23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第235-237页
致谢第237-238页

论文共2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甲基环十五酮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
下一篇:黄土的压剪湿损伤演化特性及本构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