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旅游经济论文--中国旅游事业论文--地方旅游事业论文

民族社区旅游参与行为系统的评价与优化研究--以肇兴侗寨为例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9-15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10页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第10-12页
        1.2.1 研究思路第10-11页
        1.2.2 研究内容第11-12页
    1.3 研究重点与难点第12-13页
        1.3.1 研究重点第12页
        1.3.2 研究难点第12-13页
    1.4 研究方法第13-15页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25页
    2.1 国外社区旅游参与评价与优化研究现状第15-17页
        2.1.1 社区旅游参与评价研究第15-16页
        2.1.2 社区旅游参与的优化研究第16-17页
    2.2 国内社区旅游参与评价与优化研究现状第17-22页
        2.2.1 社区旅游参与的定性评价研究第17-19页
        2.2.2 社区旅游参与的定量评价研究第19-20页
        2.2.3 社区旅游参与的优化研究第20-22页
    2.3 述评与启示第22-25页
第3章 基础理论与基本概念界定第25-35页
    3.1 基础理论第25-32页
        3.1.1 系统论第25-27页
        3.1.2 熵理论第27-29页
        3.1.3 利益相关者理论第29-30页
        3.1.4 博弈论第30页
        3.1.5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第30-32页
    3.2 基本概念界定第32-35页
        3.2.1 社区与旅游社区第32页
        3.2.2 社区旅游参与第32-34页
        3.2.3 民族旅游社区参与第34-35页
第4章 研究设计第35-43页
    4.1 民族社区旅游参与行为系统的构建第35-38页
        4.1.1 民族社区旅游参与行为系统的组成——D-descot结构第35-36页
        4.1.2 民族社区旅游参与行为系统的结构特性第36-37页
        4.1.3 民族社区旅游参与行为系统的运行机制第37-38页
    4.2 民族社区旅游参与行为系统评价的指标体系第38-40页
        4.2.1 民族社区旅游参与行为系统评价指标的选取第38-39页
        4.2.2 民族社区旅游参与行为系统评价指标的赋权第39-40页
    4.3 民族社区旅游参与行为系统熵变模型的构建第40-41页
    4.4 民族社区旅游参与行为系统的优化思路第41-43页
第5章 肇兴侗寨旅游参与行为系统的评价第43-51页
    5.1 肇兴侗寨旅游发展简况第43页
        5.1.1 肇兴侗寨概况第43页
        5.1.2 肇兴侗寨旅游发展的历程与现状第43页
    5.2 数据来源及检验第43-44页
    5.3 基于熵变模型的肇兴侗寨旅游参与行为系统评析第44-51页
第6章 肇兴侗寨旅游参与行为系统的优化第51-59页
    6.1 肇兴侗寨旅游参与行为主体的博弈关系分析第51-52页
    6.2 肇兴侗寨旅游参与行为系统优化的建议第52-59页
        6.2.1 顶层制度设计第53-56页
        6.2.2 社区制度帕累托改进第56-59页
第7章 结论与讨论第59-61页
    7.1 研究结论第59-60页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9页
附录第69-73页
致谢第73-75页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课题一览表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谈波普艺术中的泛艺术化特征--以安迪·沃霍尔为例
下一篇:似与不似之间—文人画与剪纸造型意识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