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之理念的家居空气净化器设计探析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16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1.3 研究对象 | 第13页 |
1.4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5 提出问题 | 第15页 |
1.6 论文内容及安排 | 第15-16页 |
2 “静”之理念与应用分析 | 第16-24页 |
2.1 分析“静”理念的目的、意义 | 第16页 |
2.1.1“静”的定义与相关概念 | 第16页 |
2.2 静之理念的源起与发展 | 第16-18页 |
2.2.1 静之理念的源起 | 第16-17页 |
2.2.2 静之理念的发展 | 第17-18页 |
2.3 静与儒、释、道的理解与分析 | 第18-20页 |
2.3.1 儒家的静之理念 | 第18页 |
2.3.2 佛家的静之理念 | 第18-19页 |
2.3.3 道家的静之理念 | 第19-20页 |
2.3.4 儒释道静之理念综述分析 | 第20页 |
2.4“静”理念在中国传统民俗中的表达方式 | 第20-23页 |
2.4.1 静之寓意的表达方式 | 第21-22页 |
2.4.2 静之象征的表达方式 | 第22页 |
2.4.3 静之谐音的表达方式 | 第22-2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3 市场产品调研报告 | 第24-36页 |
3.1 调研的目的、意义 | 第24页 |
3.2 空气净化器定义 | 第24页 |
3.3 室内空气污染物主要构成 | 第24页 |
3.4 控制室内空气的关联因素 | 第24-25页 |
3.5 产品技术功能研究 | 第25-31页 |
3.5.1 现有产品技术 | 第25-30页 |
3.5.2 产品工作原理 | 第30-31页 |
3.6 典型形态分类 | 第31-33页 |
3.7 市场品牌状况 | 第33-35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4 用户研究 | 第36-41页 |
4.1 用户研究的定义、目的、意义 | 第36页 |
4.1.1 用户研究的定义 | 第36页 |
4.1.2 用户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36页 |
4.2 静用户人群基本特征分析 | 第36-37页 |
4.3 用户研究的步骤和方法 | 第37页 |
4.4 用户研究 | 第37-40页 |
4.4.1 用户分类及分析 | 第37-38页 |
4.4.2 当下静的人群生活状态研究 | 第38-39页 |
4.4.3 目标用户及潜在用户需求研究 | 第39-4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5 静之理念的现代设计应用分析 | 第41-52页 |
5.1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41页 |
5.2 静元素美学应用分析 | 第41页 |
5.3 静在色彩元素上的应用分析 | 第41-42页 |
5.4 静在形态元素上的应用分析 | 第42-44页 |
5.4.1 形态—自然 | 第42-43页 |
5.4.2 形态—张力 | 第43-44页 |
5.4.3 形态—空 | 第44页 |
5.5 静在线性与工艺上的应用分析 | 第44-46页 |
5.6 静在体量感上的应用分析 | 第46-49页 |
5.6.2 平衡与稳定 | 第48-49页 |
5.7 静在表面繁简度上的应用分析 | 第49-51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6.设计实践报告 | 第52-62页 |
6.1 设计定位 | 第52页 |
6.2 设计步骤 | 第52-53页 |
6.3 净化功能及技术原理 | 第53-54页 |
6.4 初步设计草图方案 | 第54-57页 |
6.4.1 空气净化器方案一 | 第55-56页 |
6.4.2 空气净化器方案二 | 第56-57页 |
6.4.3 空气净化器方案三 | 第57页 |
6.5 最终定案 | 第57-61页 |
6.5.1 产品外观设计草图 | 第57-58页 |
6.5.2 产品外观设计效果图 | 第58-59页 |
6.5.3 产品配色方案 | 第59页 |
6.5.4 使用场景图 | 第59-60页 |
6.5.5 尺寸及工程制图 | 第60-61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7.总结与展望 | 第62-63页 |
7.1 设计总结和体会 | 第62页 |
7.2 本次研究存在不足之处与未来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4页 |
附录 | 第64-89页 |
附件 1 | 第64-72页 |
附件 2 | 第72-87页 |
附件 3 | 第87-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