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生代科幻作家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前言:中国科幻小说的尴尬 | 第9-20页 |
第一节 科学小说还是科幻小说 | 第9-12页 |
第二节 科幻小说与科普 | 第12-18页 |
一、被误读的鲁迅 | 第12-15页 |
二、顾均正的“科普论” | 第15-16页 |
三、童恩正的“普及科学的人生观”与两场风波 | 第16-18页 |
第三节 新生代——研究的匮乏 | 第18-20页 |
第一章 新生代作家群 | 第20-36页 |
第一节 “硬科幻”和“软科幻”概说 | 第20-24页 |
一、被误读的舶来品 | 第20-22页 |
二、美学上的二分法 | 第22-24页 |
第二节 “硬”——以刘慈欣为例 | 第24-30页 |
一、恢宏大气,激情澎湃 | 第25-26页 |
二、技术乐观主义与人类悲观主义 | 第26-28页 |
三、英雄情怀和理想主义色彩 | 第28-29页 |
四、叙事手法:密集叙事和时间跳跃 | 第29-30页 |
第三节 “软”——以韩松、王晋康为例 | 第30-35页 |
一、韩松 | 第30-31页 |
二、王晋康 | 第31-35页 |
小结 | 第35-36页 |
第二章 新生代作品解读:以乌托邦为例 | 第36-56页 |
第一节 乌托邦与科幻 | 第36-41页 |
一、乌托邦起源 | 第36-37页 |
二、西方的乌托邦传统与科幻 | 第37-39页 |
三、中国的乌托邦传统与科幻 | 第39-41页 |
第二节 乌托邦与反乌托邦 | 第41-49页 |
一、乌托邦 | 第41-44页 |
二、反乌托邦 | 第44-49页 |
第三节 恶托邦与伊托邦 | 第49-54页 |
一、恶托邦 | 第49-52页 |
二、伊托邦 | 第52-54页 |
小结 | 第54-56页 |
第三章 新生代的价值 | 第56-73页 |
第一节 被压抑的现代性及其他 | 第56-65页 |
一、被压抑的科幻文学 | 第57-58页 |
二、被压抑的现代性 | 第58-60页 |
三、被压抑的思想——以“超人主义”为例 | 第60-63页 |
四、被压抑的“科学的人生观” | 第63-65页 |
第二节 美的探索 | 第65-72页 |
一、“优美”与“壮美” | 第65-68页 |
二、新生代美学风格——以“硬”为例 | 第68-70页 |
三、美的独立性 | 第70-72页 |
小结 | 第72-73页 |
结语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83-84页 |
后记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