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舆论监督的理性建构--以“微博反腐”为例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4页 |
一、目的意义 | 第10-11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1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第二章 公民社会视野下的自媒体 | 第14-18页 |
第一节 公民社会的到来 | 第14-15页 |
一、公民社会 | 第14页 |
二、中国公民社会 | 第14-15页 |
第二节 公民社会中自媒体的兴起 | 第15-18页 |
一、公民意识的增强 | 第15-16页 |
二、自媒体的兴起 | 第16-18页 |
第三章 自媒体舆论监督功能的凸显 | 第18-21页 |
第一节 舆论监督与自媒体 | 第18-19页 |
一、舆论监督 | 第18-19页 |
二、舆论监督主体的变化 | 第19页 |
第二节 自媒体参与监督 | 第19-21页 |
一、监督优势 | 第19-20页 |
二、非理性特征 | 第20-21页 |
第四章 “微博反腐”与舆论监督 | 第21-40页 |
第一节 “微博反腐” | 第21-38页 |
一、微博与“微博反腐” | 第21-22页 |
二、典型案例 | 第22-38页 |
第二节 “微博反腐”的理性监督 | 第38-40页 |
一、理性思考与监督 | 第38-39页 |
二、官方态度 | 第39-40页 |
第五章 “微博反腐”的非理性歧途 | 第40-48页 |
第一节 非理性歧途 | 第40-43页 |
一、不真实信息的传播 | 第40-41页 |
二、信息语言的暴力倾向 | 第41-42页 |
三、对相关人士的隐私侵犯 | 第42-43页 |
第二节 非理性根源 | 第43-48页 |
一、制度缺失 | 第43页 |
二、社会心态失衡 | 第43-44页 |
三、信息不透明 | 第44-45页 |
四、公众媒介素养不高 | 第45-46页 |
五、网民组织化程度太低 | 第46-48页 |
第六章 自媒体舆论监督的理性建构 | 第48-55页 |
第一节 理性表达的社会基础 | 第48-50页 |
一、积极打造公民社会 | 第48-49页 |
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第49-50页 |
第二节 行业自律 | 第50-52页 |
一、公众媒介素养的培养 | 第50-51页 |
二、专业媒体的把关 | 第51-52页 |
三、自媒体运营商加强监测 | 第52页 |
第三节 法律规范 | 第52-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