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针灸疗法临床应用论文

温和灸联合药物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目录第1-7页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前言第11-13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3-24页
 一、中医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第13-19页
  (一) 关于病名第13页
  (二) 病因病机第13-15页
  (三) 中医治疗第15-19页
 二、西医文献第19-24页
  (一) 发病原因第19-20页
  (二) 发病机制第20页
  (三) 西医治疗第20-24页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第24-32页
 一、研究资料第24-26页
  (一) 病例来源第24页
  (二) 研究对象选择第24-25页
  (三) 主要用药及实验试剂及仪器第25-26页
 二、研究方法第26-27页
  (一) 病例分组第26页
  (二) 治疗方法第26-27页
  (三) 疗程及流程第27页
 三、观察指标第27-30页
  (一) 临床指标第27-29页
  (二) 生化指标第29页
  (三) 检测方法第29页
  (四) 安全性指标第29-30页
 四、疗效评价第30-31页
  (一) 中医疗效评价标准第30页
  (二) 西医疗效评价标准第30-31页
 五、统计分析第31-32页
第三部分 结果第32-42页
 一、一般情况比较第32页
  (一) 两组性别比较第32页
  (二) 两组年龄、病程分布情况第32页
 二、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第32-34页
  (一) 两组临床症状、体征情况第32-33页
  (二) 实验室指标比较第33-34页
 三、治疗后各指标比较第34-38页
  (一) 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比较第34-35页
  (二) 治疗后实验室指标比较第35页
  (三) 中医疗效比较第35-36页
  (四) 西医疗效评价第36-38页
 四、细胞因子比较第38-39页
 五、服用NSAIDs比较第39-40页
 六、安全性指标第40-42页
第四部分 讨论第42-45页
 一、发病概况第42页
 二、艾灸作用机理第42-43页
 三、选穴原则第43-44页
 四、灸药结合治疗活动性RA的疗效影响第44-45页
结论问题展望第45-47页
参考文献第47-5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51-52页
附录一第52-53页
附录二第53-54页
致谢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清肠化湿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湿热内蕴证的疗效观察
下一篇:齐刺结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