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研究现状评述 | 第13-14页 |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14-15页 |
1.3.1 研究的内容 | 第14页 |
1.3.2 研究的方法 | 第14-15页 |
第2章 港口改造项目风险管理理论概述 | 第15-21页 |
2.1 风险的概念及分类 | 第15-16页 |
2.1.1 风险的概念 | 第15页 |
2.1.2 风险的分类 | 第15-16页 |
2.2 风险的识别与控制方法 | 第16-18页 |
2.2.1 风险识别的方法 | 第16-17页 |
2.2.2 风险控制的方法 | 第17-18页 |
2.3 码头改造项目的概念及投资特点 | 第18-20页 |
2.3.1 码头改造的概念 | 第18页 |
2.3.2 码头改造项目投资的特点 | 第18-19页 |
2.3.3 码头改造项目风险的特点 | 第19-2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3章 曹妃甸煤码头项目概况及内外部环境分析 | 第21-34页 |
3.1 曹妃甸港煤码头简介 | 第21-22页 |
3.1.1 曹妃甸煤码头概况 | 第21页 |
3.1.2 地理位置情况 | 第21页 |
3.1.3 自然条件 | 第21-22页 |
3.1.4 集疏运条件分析 | 第22页 |
3.2 曹妃甸煤码头改造项目的内外部环境分析 | 第22-30页 |
3.2.1 区域经济发展形势 | 第22-26页 |
3.2.2 国内外航运市场发展趋势 | 第26-28页 |
3.2.3 国内煤炭市场发展形势分析 | 第28页 |
3.2.4 曹妃甸煤码头改造的需求分析 | 第28-30页 |
3.3 曹妃甸煤码头改造项目规划 | 第30-33页 |
3.3.1 曹妃甸煤码头改造项目目标 | 第30页 |
3.3.2 预计改造规模 | 第30-31页 |
3.3.3 码头前沿配套设施 | 第31页 |
3.3.4 前沿货物堆场 | 第31页 |
3.3.5 改造经济效益分析 | 第31-3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4章 曹妃甸煤码头改造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34-40页 |
4.1 曹妃甸煤码头改造项目宏观风险因素识别 | 第34-36页 |
4.1.1 曹妃甸煤码头改造项目市场风险 | 第34页 |
4.1.2 曹妃甸煤码头改造项目政策与环境风险 | 第34-35页 |
4.1.3 曹妃甸煤码头改造项目融资风险 | 第35-36页 |
4.2 曹妃甸煤码头改造项目微观风险因素识别 | 第36-38页 |
4.2.1 曹妃甸煤码头改造项目管理与运营风险 | 第36-37页 |
4.2.2 曹妃甸煤码头改造项目技术风险 | 第37-38页 |
4.3 曹妃甸港煤码头改造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3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5章 曹妃甸煤码头改造项目的风险评价与分析 | 第40-56页 |
5.1 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 第40-42页 |
5.1.1 层次分析法概述 | 第40页 |
5.1.2 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的步骤 | 第40-42页 |
5.2 改造项目各级风险因素权重的确定 | 第42-47页 |
5.2.1 一级指标的权重 | 第43-44页 |
5.2.2 二级指标的权重 | 第44-47页 |
5.3 模糊评价的基本步骤 | 第47-48页 |
5.4 利用模糊理论评价煤码头改造项目的风险 | 第48-54页 |
5.4.1 明确评价指标体系 | 第48-49页 |
5.4.2 确定风险指标等级 | 第49页 |
5.4.3 明确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9-50页 |
5.4.4 确定模糊评价判断矩阵 | 第50-52页 |
5.4.5 煤码头改造项目风险评价 | 第52-54页 |
5.5 煤码头改造项目风险评价结果分析 | 第54-55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6章 曹妃甸煤码头改造风险控制 | 第56-62页 |
6.1 市场风险防范措施 | 第56-57页 |
6.1.1 市场竞争风险防范措施 | 第56-57页 |
6.1.2 货源稳定性风险防控措施 | 第57页 |
6.2 政策与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 第57-58页 |
6.2.1 政策与监管风险防控措施 | 第57-58页 |
6.2.2 自然环境风险防控措施 | 第58页 |
6.2.3 社会环境风险防控措施 | 第58页 |
6.3 融资风险防范措施 | 第58-59页 |
6.3.1 宏观经济风险防控措施 | 第58-59页 |
6.3.2 金融风险防控措施 | 第59页 |
6.4 管理与运营风险防范措施 | 第59-60页 |
6.4.1 战略决策风险防控措施 | 第59页 |
6.4.2 管理人员偏好风险防控措施 | 第59-60页 |
6.4.3 人员素质风险防控措施 | 第60页 |
6.4.4 实时控制风险防控措施 | 第60页 |
6.5 技术风险防范措施 | 第60-61页 |
6.5.1 设计风险防控措施 | 第60-61页 |
6.5.2 工程延期风险防控措施 | 第61页 |
6.5.3 设备运行周期风险防控措施 | 第61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