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园艺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果树病虫害论文--热带及亚热带果类病虫害论文

荔枝霜疫霉菌对甲霜灵和精甲霜灵的抗药性研究

摘要第3-5页
Abtract第5-6页
1 前言第10-18页
    1.1 荔枝第10页
    1.2 荔枝霜疫霉病第10-14页
        1.2.1 荔枝霜疫霉病的危害第10页
        1.2.2 荔枝霜疫霉病的症状第10-11页
        1.2.3 荔枝霜疫霉菌的生物学特性第11-12页
        1.2.4 荔枝霜疫霉的发病规律第12页
        1.2.5 荔枝霜疫霉病的防治第12-14页
            1.2.5.1 农业防治第12-13页
            1.2.5.2 生物防治第13页
            1.2.5.3 化学防治第13-14页
    1.3 苯基酰胺类杀菌剂第14-16页
        1.3.1 甲霜灵与精甲霜灵第14-15页
        1.3.2 苯基酰胺类杀菌剂的抗药性第15-16页
    1.4 荔枝霜疫霉菌对杀菌剂的抗药性研究进展第16-17页
    1.5 研究内容及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7-18页
        1.5.1 研究内容第17页
        1.5.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7-18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8-25页
    2.1 试验材料第18-19页
        2.1.1 主要仪器和设备第18页
        2.1.2 供试药剂第18-19页
        2.1.3 供试培养基第19页
        2.1.4 供试菌株第19页
    2.2 荔枝霜疫霉菌对甲霜灵和精甲霜灵的敏感性第19-21页
        2.2.1 荔枝霜疫霉菌对甲霜灵和精甲霜灵的敏感性测定第19-20页
        2.2.2 敏感性基线的建立第20页
        2.2.3 荔枝霜疫霉菌对甲霜灵和精甲霜灵的抗性程度划分标准第20-21页
    2.3 抗甲霜灵和精甲霜灵菌株的诱导第21-23页
        2.3.1 紫外诱导第21-22页
            2.3.1.1 孢子囊悬浮液的收集第21页
            2.3.1.2 紫外诱导时间的优化第21页
            2.3.1.3 紫外光照射诱变抗甲霜灵和精甲霜灵菌株第21-22页
        2.3.2 药剂驯化第22页
        2.3.3 抗性菌株的抗性水平测定第22页
        2.3.4 抗性菌株的抗药稳定性测定第22-23页
    2.4 抗甲霜灵和精甲霜灵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第23-24页
        2.4.1 抗性菌株的形态第23页
        2.4.2 抗性菌株菌丝生长速率及菌丝干重测定第23页
        2.4.3 抗性菌株的产孢能力及孢子萌发能力测定第23-24页
        2.4.4 抗性菌株的致病性第24页
    2.5 交互抗药性测定第24-25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5-86页
    3.1 荔枝霜疫霉菌对甲霜灵的抗药性研究第25-55页
        3.1.1 荔枝霜疫霉菌对甲霜灵的敏感性第25-43页
        3.1.2 抗甲霜灵菌株的诱导第43-47页
            3.1.2.1 紫外诱导第43-44页
            3.1.2.2 药剂驯化第44页
            3.1.2.3 抗甲霜灵菌株对甲霜灵的敏感性及抗性水平第44-45页
            3.1.2.4 抗甲霜灵菌株的抗药稳定性第45-47页
        3.1.3 抗甲霜灵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第47-55页
            3.1.3.1 抗甲霜灵菌株的形态第47-49页
            3.1.3.2 抗甲霜灵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及菌丝干重第49-50页
            3.1.3.3 抗甲霜灵菌株的产孢能力及孢子萌发能力第50-53页
            3.1.3.4 抗甲霜灵菌株的致病性第53-55页
    3.2 荔枝霜疫霉菌对精甲霜灵的抗药性研究第55-80页
        3.2.1 荔枝霜疫霉菌对精甲霜灵的敏感性第55-73页
        3.2.2 抗精甲霜灵菌株的诱导第73-76页
            3.2.2.1 抗精甲霜灵菌株的获得第73-74页
            3.2.2.2 抗精甲霜灵菌株对精甲霜灵的敏感性及抗性水平第74-75页
            3.2.2.3 抗精甲霜灵菌株的抗药稳定性第75-76页
        3.2.3 抗精甲霜灵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第76-80页
            3.2.3.1 抗精甲霜灵菌株的形态第76-77页
            3.2.3.2 抗精甲霜灵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及菌丝干重第77-79页
            3.2.3.3 抗精甲霜灵菌株的产孢能力及孢子萌发能力第79页
            3.2.3.4 抗精甲霜灵菌株的致病性第79-80页
    3.3 荔枝霜疫霉菌对甲霜灵和精甲霜灵反应的差异比较第80-81页
    3.4 交互抗药性测定第81-86页
4 结论与讨论第86-92页
    4.1 敏感性基线的建立方法第86-87页
    4.2 荔枝霜疫霉菌对甲霜灵的抗药性风险第87-89页
    4.3 荔枝霜疫霉菌对精甲霜灵的抗药性风险第89页
    4.4 交互抗性第89-92页
致谢第92-93页
参考文献第93-100页
附录A第100-120页
附录B第120-121页
附录C第121页

论文共12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香蕉超大假植苗培育及其田间生长调控技术
下一篇:泰安市旅游行政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