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符号说明 | 第16-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7页 |
1.1 织物的阻燃必要性以及其阻燃的发展史 | 第17页 |
1.2 织物的燃烧降解过程 | 第17-19页 |
1.3 织物的阻燃机理 | 第19-20页 |
1.3.1 气相阻燃理论 | 第19页 |
1.3.2 固相阻燃机理 | 第19-20页 |
1.3.3 中断热机理 | 第20页 |
1.4 织物的阻燃方法以及常用的一些阻燃剂 | 第20-22页 |
1.5 天然高分子在织物阻燃过程中的应用 | 第22-25页 |
1.5.1 脱氧核糖核酸(DNA)的阻燃 | 第22-23页 |
1.5.2 壳聚糖的阻燃 | 第23-24页 |
1.5.3 蛋白质的阻燃 | 第24-25页 |
1.6 涤纶织物阻燃的方法以及影响涤纶织物阻燃的因素 | 第25-26页 |
1.7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第26-27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7-31页 |
2.1 实验所用原料以及相关仪器 | 第27-28页 |
2.1.1 相关的实验原料 | 第27页 |
2.1.2 实验设备和测试仪器 | 第27-28页 |
2.2 实验步骤 | 第28-29页 |
2.3 性能测试 | 第29-31页 |
2.3.1 结构分析 | 第29页 |
2.3.2 热分析 | 第29页 |
2.3.3 表面形貌分析 | 第29页 |
2.3.4 极限氧指数 | 第29-30页 |
2.3.5 垂直燃烧 | 第30页 |
2.3.6 锥形量热测定 | 第30页 |
2.3.7 力学性能测试 | 第30-31页 |
第三章 COL/APP/AMS阻燃后整理涤纶的研究 | 第31-43页 |
3.1 背景 | 第31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31-41页 |
3.2.1 不同成分的浓度对涤纶燃烧性的影响 | 第31-34页 |
3.2.2 涤纶织物的形貌分析 | 第34-35页 |
3.2.3 锥形量热分析 | 第35-36页 |
3.2.4 热性能分析(TG) | 第36-38页 |
3.2.5 残炭的红外分析 | 第38-40页 |
3.2.6 残炭的形貌分析 | 第40-41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四章 胶原蛋白成胶阻燃涤纶 | 第43-59页 |
4.1 背景 | 第43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43-57页 |
4.2.1 APP/VTMS-COL/PET | 第43-51页 |
4.2.2 APP/AM-COL/PET | 第51-5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五章 一种新型阻燃水溶胶体系改性涤纶织物的研究 | 第59-69页 |
5.1 背景 | 第59页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59-68页 |
5.2.1 VTMS添加量对溶胶体系及改性织物的影响 | 第59-61页 |
5.2.2 不同浓度的AM对涤纶燃烧性的影响 | 第61页 |
5.2.3 不同浓度的APP对涤纶阻燃性的影响 | 第61-62页 |
5.2.4 烘培温度对涤纶耐水洗的影响 | 第62-63页 |
5.2.5 织物表面分析 | 第63-64页 |
5.2.6 TG分析 | 第64-65页 |
5.2.7 残炭分析 | 第65-68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9-71页 |
6.1 结论 | 第69-70页 |
6.2 研究的不足与改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致谢 | 第77-79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9-81页 |
发表及已接受的论文 | 第79页 |
成果及专利 | 第79-81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81-82页 |
附件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