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5页 |
1.1 生物药物与免疫球蛋白 | 第7-10页 |
1.1.1 生物药物简介 | 第7页 |
1.1.2 免疫球蛋白简介 | 第7-10页 |
1.1.3 免疫球蛋白的表达生产 | 第10页 |
1.2 哺乳动物单倍体细胞株中的基因诱捕筛选技术 | 第10-13页 |
1.2.1 HAP1人源单倍体细胞株 | 第10-11页 |
1.2.2 基因诱捕技术 | 第11-13页 |
1.3 本论文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13-15页 |
1.3.1 本论文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3.2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5-31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5-20页 |
2.1.1 菌株与质粒 | 第15页 |
2.1.2 试剂、酶及耗材 | 第15-17页 |
2.1.3 培养基 | 第17页 |
2.1.4 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17-19页 |
2.1.5 主要设备与仪器 | 第19-20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0-31页 |
2.2.1 大肠杆菌XL-10 Gold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20页 |
2.2.2 重组抗体表达载体及基因诱捕载体的构建 | 第20-22页 |
2.2.3 哺乳动物细胞培养 | 第22页 |
2.2.4 逆转录病毒介导的细胞稳定转染 | 第22-23页 |
2.2.5 有限稀释法(limiting dilution cloning,LDC)分离单克隆细胞株 | 第23页 |
2.2.6 流式细胞分析 | 第23页 |
2.2.7 蛋白质印迹法 | 第23-24页 |
2.2.8 重组抗体的纯化 | 第24-25页 |
2.2.9 银染 | 第25页 |
2.2.10 BCA试剂盒测定蛋白浓度 | 第25-26页 |
2.2.11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 | 第26页 |
2.2.12 蛋白质合成抑制剂与分泌抑制剂的处理 | 第26-27页 |
2.2.13 染色体倍性检测 | 第27页 |
2.2.14 基因诱捕HAP1 E-F-HyHEL10 PB突变细胞的构建 | 第27-28页 |
2.2.15 回复突变单克隆细胞株的构建 | 第28-29页 |
2.2.16 基因测序分析基因诱捕的突变位点 | 第29-31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1-46页 |
3.1 HEK293细胞中重组型抗体表达和分泌系统的构建 | 第31-37页 |
3.1.1 重组型免疫球蛋白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1-32页 |
3.1.2 HEK293 E-F-HyHEL10稳定表达细胞株的构建 | 第32-34页 |
3.1.3 EGFP融合型抗体功能的检测 | 第34-35页 |
3.1.4 蛋白分泌运输抑制剂对抗体表达细胞株的影响 | 第35-36页 |
3.1.5 蛋白合成抑制剂对抗体表达细胞株的影响 | 第36-37页 |
3.1.6 小结 | 第37页 |
3.2 HAP1细胞中重组抗体表达系统的构建及相关基因的筛选 | 第37-46页 |
3.2.1 HAP1细胞重组抗体表达系统的构建 | 第37-39页 |
3.2.2 HAP1 E-F-HyHEL10抗体表达细胞株染色体倍性验证 | 第39-40页 |
3.2.3 基因诱捕质粒的构建 | 第40-41页 |
3.2.4 基因诱捕HAP1 E-F-HyHEL10 PB突变细胞及回复突变细胞的构建 | 第41-43页 |
3.2.5 基因测序分析基因诱捕的突变基因 | 第43-44页 |
3.2.6 PB突变和回复突变细胞中抗体分泌情况检测 | 第44-45页 |
3.2.7 小结 | 第45-46页 |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46-48页 |
主要结论 | 第46页 |
展望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