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绪论 | 第8-14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一、选题研究背景 | 第8-9页 |
二、选题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研究动态和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一、国内研究动态和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二、国外研究动态和文献综述 | 第11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创新之处与研究方法 | 第11-14页 |
一、研究目标与基本内容 | 第11-12页 |
二、创新之处 | 第12页 |
三、基本理论与方法 | 第12-14页 |
第一章 凤凰阳戏与凤凰旅游的交集 | 第14-25页 |
第一节 凤凰阳戏小考 | 第14-21页 |
一、“阳戏”“阴戏”名称考 | 第14-15页 |
二、传统凤凰阳戏的发展历程 | 第15-18页 |
三、娱神娱人的艺术内容 | 第18-19页 |
四、非遗性及崇神敬祖的主体特征 | 第19-20页 |
五、存在的价值与面临的危机 | 第20-21页 |
第二节 品牌升级思维之下的凤凰县旅游产业发展 | 第21-23页 |
一、以“丰富”为关键词的凤凰旅游资源开发 | 第21-22页 |
二、以“厚重”为关键词的凤凰旅游品牌塑造 | 第22-23页 |
三、“大湘西旅游圈”的构建 | 第23页 |
第三节 凤凰阳戏参与凤凰旅游品牌形象升级的角色表现 | 第23-25页 |
第二章 旅游影响下的凤凰阳戏的演化 | 第25-35页 |
第一节 演出功能与心态的重大变化 | 第25-27页 |
一、早期的传统凤凰阳戏以宗教祭祀为主体功能 | 第25-26页 |
二、成熟的传统凤凰阳戏娱神娱人二元并进 | 第26页 |
三、旅游环境下凤凰阳戏崇神心态的彻底改变 | 第26-27页 |
第二节 演出程序及规定性的演化 | 第27-29页 |
一、传统凤凰阳戏重视宗教仪式 | 第27-28页 |
二、传统凤凰阳戏工具神秘而敬畏 | 第28页 |
三、传统阳戏演出时间有相对严格的规定 | 第28-29页 |
四、旅游环境下的凤凰阳戏消除程序、突破常规 | 第29页 |
第三节 演出内容的传承与改造 | 第29-31页 |
一、传统阳戏的表演内容传承 | 第29-30页 |
二、旅游环境下凤凰阳戏内容的现代化改造 | 第30-31页 |
三、音乐唱腔的永恒性传承 | 第31页 |
第四节 演出效果的深化 | 第31页 |
第五节 旅游环境下影响凤凰阳戏演化的因素 | 第31-35页 |
一、经济的兴旺消除了人对神的依赖 | 第32页 |
二、开放的旅游环境刺激人们追求多元娱乐 | 第32页 |
三、快速流转的人群迫使人文环境变迁 | 第32-33页 |
四、旅游业经营模式决定阳戏的从属地位 | 第33-35页 |
第三章 旅游环境下凤凰阳戏有效传承思考 | 第35-45页 |
第一节 旅游发展对凤凰阳戏的影响 | 第35-39页 |
一、旅游发展对阳戏演化的积极影响 | 第35-37页 |
二、旅游业发展对凤凰阳戏演化产生的消极影响 | 第37-39页 |
第二节 凤凰县阳戏的保护现状 | 第39-41页 |
一、堪忧方面 | 第39-40页 |
二、可喜方面 | 第40-41页 |
第三节 凤凰县旅游开发与凤凰阳戏保护传承的思考 | 第41-45页 |
一、实现保护与开发的良性循环 | 第41页 |
二、建立传承保护机制,积极扩大阳戏观众群 | 第41-42页 |
三、凤凰阳戏旅游产品设计,促进阳戏文化产品繁荣 | 第42-43页 |
四、凤凰阳戏文化校园化 | 第43-44页 |
五、加大对凤凰阳戏保护的宣传力度 | 第44-45页 |
结束语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0-51页 |
附件A 凤凰阳戏传承谱系 | 第51-58页 |
附件B 凤凰阳戏戏班与流派疏理 | 第58-61页 |
附件C 本次调查收录的阳戏剧本列表 | 第61-62页 |
附件D 田野调查拍摄的部分图片 | 第62-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