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观赏园艺(花卉和观赏树木)论文--观花树木类论文--其他论文

夏蜡梅传粉系统和不同交配后代适合度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文献综述第11-18页
    1.1 植物与传粉媒介的关系第11页
    1.2 花部特征与传粉昆虫的关系第11-14页
        1.2.1 传粉综合征第11-12页
        1.2.2 花部特征对传粉昆虫的适应及作用第12-14页
    1.3 交配系统和遗传多样性第14-16页
        1.3.1 植物交配系统及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关系第14-15页
        1.3.2 SSR分子标记在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第15-16页
    1.4 夏蜡梅的研究现状第16-17页
        1.4.1 夏蜡梅的分类与分布第16页
        1.4.2 夏蜡梅的种群结构第16页
        1.4.3 夏蜡梅的交配系统与遗传多样性第16-17页
        1.4.4 夏蜡梅与美国蜡梅传粉系统的研究第17页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7-18页
2 夏蜡梅不同花部组织及生物量对传粉昆虫行为的影响第18-30页
    2.1 材料和方法第18-19页
        2.1.1 研究地点和材料第18页
        2.1.2 方法第18-19页
            2.1.2.1 花部性状测量第18页
            2.1.2.2 花开放进程第18页
            2.1.2.3 自然状态下昆虫访花行为观察第18页
            2.1.2.4 不同处理传粉昆虫观察第18-19页
            2.1.2.5 不同处理后代种子的适合度第19页
            2.1.2.6 统计分析第19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19-27页
        2.2.1 花部性状与开花进程第19-20页
        2.2.2 自然状态访花者类型及传粉行为第20-22页
        2.2.3 不同花部性状对传粉昆虫种类和行为的影响第22-26页
        2.2.4 不同处理后代的结实特性与种子性状第26-27页
    2.3 讨论第27-30页
        2.3.1 植物与传粉媒介的关系第27-28页
        2.3.2 夏蜡梅花部性状对传粉昆虫行为及后代适合度的影响第28-30页
3 光叶红蜡梅花部不同组织对传粉甲虫行为的影响第30-41页
    3.1 材料和方法第30-31页
        3.1.1 研究地点和材料第30页
        3.1.2 方法第30-31页
            3.1.2.1 花部性状测量第30页
            3.1.2.2 花开放进程第30页
            3.1.2.3 自然状态下昆虫访花行为观察第30页
            3.1.2.4 不同处理传粉昆虫观察第30-31页
            3.1.2.5 统计分析第31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31-38页
        3.2.1 花部性状第31页
        3.2.2 花开放进程第31-32页
        3.2.3 食物体对香气释放的影响第32页
        3.2.4 自然状态下传粉昆虫及传粉行为观察第32-34页
        3.2.5 不同花部性状对传粉昆虫种类和行为的影响第34-38页
    3.3 讨论第38-41页
        3.3.1 异地引种对美国蜡梅传粉昆虫的影响第38页
        3.3.2 花部性状对传粉昆虫的影响第38-40页
        3.3.3 夏蜡梅和光叶红蜡梅吸引传粉性状比较第40-41页
4 夏蜡梅不同交配后代适合度研究第41-49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41-42页
        4.1.1 材料第41页
        4.1.2 方法第41-42页
            4.1.2.1 人工控制交配及授粉操作第41-42页
            4.1.2.2 统计分析第42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42-47页
        4.2.1 夏蜡梅不同种群不同授粉方式后代果实、种子比较第42-44页
        4.2.2 夏蜡梅种苗适合度比较第44-47页
    4.3 讨论第47-49页
        4.3.1 不同授粉方式对不同种群夏蜡梅后代适合度影响第47-48页
        4.3.2 远交对夏蜡梅种群的意义第48-49页
5 基于转录组序列的夏蜡梅SSR位点特征与引物开发第49-58页
    5.1 材料和方法第49-51页
        5.1.1 试验材料第49页
        5.1.2 基因组DNA的提取第49页
        5.1.3 SSR位点开发与引物设计第49页
        5.1.4 PCR扩增体系的优化第49-50页
        5.1.5 SSR引物筛选和验证第50-51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51-56页
        5.2.1 夏蜡梅转录组SSR位点的分布频率与基序特征第51-53页
        5.2.2 正交设计L16(45)筛选夏蜡梅SSR-PCR最优体系及验证第53-54页
        5.2.3 SSR引物筛选和验证第54-56页
    5.3 讨论第56-58页
        5.3.1 EST-SSRs分布频率与特征第56-57页
        5.3.2 引物有效性评价第57-58页
6 全文主要结论第58-59页
7 展望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6页
个人简介第66-67页
致谢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价值视角下的装饰工程成本控制
下一篇:设计造型基础在绘本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