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公园布局与设计探究--以合肥老城区为例
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6-18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6-17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3.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8页 |
1.3.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9-20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1.5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20-23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1.5.2 研究框架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口袋公园及相关理论概述 | 第23-40页 |
2.1 口袋公园的起源与发展 | 第23-27页 |
2.1.1 口袋公园的起源 | 第23页 |
2.1.2 口袋公园的发展 | 第23-27页 |
2.2 口袋公园的界定 | 第27-34页 |
2.2.1 口袋公园的概念 | 第27-28页 |
2.2.2 口袋公园与相近概念的辨析 | 第28-30页 |
2.2.3 口袋公园的规模大小 | 第30-31页 |
2.2.4 口袋公园的功能 | 第31-33页 |
2.2.5 口袋公园的特征 | 第33-34页 |
2.3 相关理论概述 | 第34-40页 |
2.3.1 城市绿地系统理论 | 第34-35页 |
2.3.2 景观生态学理论 | 第35-36页 |
2.3.3 环境行为学理论 | 第36-39页 |
2.3.4 景观设计学理论 | 第39-40页 |
第三章 口袋公园案例分析及问题总结 | 第40-50页 |
3.1 国内外优秀口袋公园案例 | 第40-46页 |
3.1.1 佩雷公园 | 第40-41页 |
3.1.2 格伦代尔国际象棋公园 | 第41-43页 |
3.1.3 日本东京三菱一号馆口袋公园 | 第43-44页 |
3.1.4 翰文斯顿口袋公园 | 第44-45页 |
3.1.5 上海创智口袋公园 | 第45-46页 |
3.2 合肥老城区口袋公园 | 第46-49页 |
3.2.1 瑞园 | 第46-47页 |
3.2.2 六安路与花园街段淮河路南侧口袋公园 | 第47-49页 |
3.3 问题总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口袋公园布局与设计研究 | 第50-71页 |
4.1 口袋公园的布局与选址 | 第50-53页 |
4.1.1 口袋公园的服务范围 | 第50-52页 |
4.1.2 口袋公园的布局选址 | 第52-53页 |
4.2 口袋公园的景观设计 | 第53-71页 |
4.2.1 口袋公园植物景观设计 | 第53-58页 |
4.2.2 口袋公园水景设计 | 第58-62页 |
4.2.3 口袋公园休息设施景观设计 | 第62-65页 |
4.2.4 口袋公园铺地景观设计 | 第65-71页 |
第五章 合肥市老城区口袋公园的布局与设计实践 | 第71-79页 |
5.1 合肥市老城区口袋公园的布局选址 | 第71-75页 |
5.1.1 地理区位 | 第71-72页 |
5.1.2 口袋公园布局选址 | 第72-75页 |
5.2 寿春路与阜阳北路交口西北角口袋公园设计 | 第75-79页 |
5.2.1 公园现状 | 第75-76页 |
5.2.2 设计说明 | 第76页 |
5.2.3 功能分区 | 第76-77页 |
5.2.4 植物设计 | 第77页 |
5.2.5 铺砖设计 | 第77-78页 |
5.2.6 服务设施设计 | 第78-7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9-81页 |
6.1 研究成果总结 | 第79-80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4页 |
附录 | 第84-8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