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薯类作物论文--马铃薯(土豆)论文

栽培方式对宁南山区马铃薯生理生态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前言第10-16页
    1.研究的背景第10页
    2.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10-14页
        2.1 覆膜对土壤环境及水分的影响第10-11页
        2.2 覆膜对土壤温度的影响第11页
        2.3 覆膜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第11-12页
        2.4 覆膜对马铃薯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第12-13页
        2.5 覆膜对马铃薯光合生理的影响第13页
        2.6 覆膜栽培方式的研究第13-14页
    3.研究的目的、意义第14页
    4.主要研究内容第14-15页
    5.技术路线第15-16页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16-20页
    1.实验材料与方法第16-19页
        1.1 试验地概况第16页
        1.2 实验材料及方法第16-19页
    2.数据处理第19-20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20-38页
    1.栽培方式对宁南山区马铃薯出苗及生长的影响第20-22页
        1.1 栽培方式对宁南山区马铃薯出苗的影响第20页
        1.2 栽培方式对宁南山区马铃薯株高的影响第20-21页
        1.3 栽培方式对宁南山区马铃薯主茎茎粗的影响第21-22页
    2.栽培方式对宁南山区马铃薯田间土壤水分含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第22-25页
        2.1 栽培方式对宁南山区马铃薯田不同土层含水量的影响第22-24页
        2.2 栽培方式对宁南山区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第24-25页
    3.栽培方式对宁南山区马铃薯光合性能的影响第25-29页
        3.1 栽培方式对宁南山区马铃薯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第25-26页
        3.2 栽培方式对宁南山区马铃薯叶片蒸腾速率的影响第26-27页
        3.3 栽培方式对宁南山区马铃薯叶片气孔导度的影响第27-28页
        3.4 栽培方式对宁南山区马铃薯叶片胞间CO_2浓度的影响第28-29页
    4.栽培方式对宁南山区马铃薯田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第29-31页
        4.1 栽培方式对宁南山区马铃薯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第29-30页
        4.2 栽培方式对宁南山区马铃薯田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第30-31页
        4.3 不同栽培方式下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数量及产量的相关性分析第31页
    5.栽培方式对宁南山区马铃薯田土壤温度的影响第31-33页
    6.栽培方式对宁南山区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第33-38页
        6.1 栽培方式对宁南山区马铃薯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第33-34页
        6.2 栽培方式对宁南山区马铃薯品质的影响第34-36页
        6.3 栽培方式对宁南山区马铃薯效益的影响第36-38页
第四章 讨论第38-42页
    1.适宜的栽培方式有利于马铃薯出苗及生长第38页
        1.1 垄作、覆膜影响马铃薯出苗第38页
        1.2 垄作、覆膜影响马铃薯株高、主茎茎粗第38页
    2.适宜的栽培方式能有效提高马铃薯田间土壤水分含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第38-39页
    3.栽培方式影响马铃薯光合性能第39-40页
    4.单垄双行全覆膜能有效改善马铃薯田间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第40页
    5.单垄双行全覆膜能有效改善马铃薯田间土壤温度第40-41页
    6.单垄双行全覆膜能有效提高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第41-42页
第五章 结论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7页
致谢第47-48页
个人简介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红楼梦》服饰色彩分析与应用
下一篇:辟邪纳福—山东地区门笺的艺术形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