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2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3.2 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13-14页 |
1.4 文献综述 | 第14-22页 |
1.4.1 关于转轨成本测算的研究 | 第14-18页 |
1.4.2 化解转轨成本途径的讨论 | 第18-22页 |
1.5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22-24页 |
2 相关概念、理论及问题 | 第24-31页 |
2.1 相关概念及理论 | 第24-28页 |
2.1.1 筹资模式 | 第24-25页 |
2.1.2 基金运行模式 | 第25-26页 |
2.1.3 隐性债务及转轨成本 | 第26-28页 |
2.2 “统账结合”模式与转轨成本问题 | 第28-31页 |
2.2.1 隐性债务显性化理论分析 | 第28-29页 |
2.2.2 中国“统账结合”模式产生的转轨成本及“空账”问题 | 第29-31页 |
3 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转轨成本规模测算 | 第31-38页 |
3.1 构建测算模型 | 第31-32页 |
3.1.1 “中人”引发的转轨成本精算模型 | 第31页 |
3.1.2 “老人”引发的转轨成本精算模型 | 第31-32页 |
3.2 转轨成本测算 | 第32-38页 |
3.2.1 模型的基本假定及数据分析 | 第32-33页 |
3.2.2 2013 年“中人”引发的转轨成本测算 | 第33-35页 |
3.2.3 2013 年“老人”引发的转轨成本测算 | 第35-36页 |
3.2.4 2013 年中国转轨成本总规模测算 | 第36-38页 |
4 化解转轨成本的可能途径及其政策含义 | 第38-40页 |
5 结语 | 第40-41页 |
注释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附表 | 第45-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