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9-11页 |
1 导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1 营业税与增值税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 第11-12页 |
1.1.2 我国增值税的发展历程 | 第12-13页 |
1.1.3 我国推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原因 | 第13页 |
1.1.4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宏观、微观经济效应 | 第13页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4 研究方法及主要创新点 | 第17-18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4.2 主要创新点 | 第17-18页 |
1.5 研究框架及内容 | 第18-20页 |
1.5.1 总体研究框架 | 第18页 |
1.5.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2 我国建筑业“营改增”的相关税务政策情况 | 第20-24页 |
2.1 我国“营改增”的发展过程 | 第20-21页 |
2.2 我国建筑业现行税务政策情况 | 第21页 |
2.3 我国建筑业“营改增”的政策信息情况 | 第21-24页 |
3 RT工程集团“营改增”模拟运行工作情况 | 第24-45页 |
3.1 模拟运行工作的作用 | 第24页 |
3.2 模拟运行工作组织情况 | 第24-25页 |
3.3 模拟运行单位基本情况 | 第25-27页 |
3.3.1 第四工程公司情况 | 第25-26页 |
3.3.2 桥梁工程公司情况 | 第26-27页 |
3.4 模拟运行的思路与内容 | 第27-28页 |
3.4.1 模拟运行环境假设 | 第27-28页 |
3.4.2 模拟运行主体 | 第28页 |
3.4.3 模拟纳税申报方面 | 第28页 |
3.5 模拟核算的依据及方法 | 第28-32页 |
3.5.1 各项成本费用模拟核算依据及方法 | 第28-31页 |
3.5.2 收入模拟核算的确认依据及方法 | 第31-32页 |
3.6 模拟运行结果指标对比情况 | 第32-45页 |
3.6.1 成本指标变化对比情况 | 第32-35页 |
3.6.2 利润指标变化对比情况 | 第35-38页 |
3.6.3 税负指标变化对比情况 | 第38-41页 |
3.6.4 配比方式下税负指标变化对比情况 | 第41-45页 |
4“营改增”对RT集团可能造成的影响分析 | 第45-51页 |
4.1 经营投标工作方面的影响 | 第45-46页 |
4.1.1 投标报价方面 | 第45页 |
4.1.2 建筑工程承包合同模版方面 | 第45-46页 |
4.1.3 资质共享问题 | 第46页 |
4.2 项目管理方面影响 | 第46-49页 |
4.2.1 劳务分包管理 | 第46-47页 |
4.2.2 材料管理 | 第47-48页 |
4.2.3 设备管理 | 第48页 |
4.2.4 其他费用管理 | 第48-49页 |
4.3 公司运营管理方面影响 | 第49-51页 |
4.3.1 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及纳税申报等方面 | 第49页 |
4.3.2 公司组织架构、业务模式方面 | 第49页 |
4.3.3 融资与资金集中及投资业务方面 | 第49页 |
4.3.4 财务预算、绩效考核及企业信息化管理方面 | 第49-51页 |
5 RT集团应对“营改增”的对策建议 | 第51-63页 |
5.1 经营投标工作方面对策建议 | 第51-53页 |
5.1.1 投标报价方面对策建议 | 第51-52页 |
5.1.2 建筑工程承包合同模版修订方面对策建议 | 第52页 |
5.1.3 资质共享问题对策建议 | 第52-53页 |
5.2 项目管理方面对策建议 | 第53-57页 |
5.2.1 劳务分包管理方面对策建议 | 第53-54页 |
5.2.2 材料管理方面对策建议 | 第54-56页 |
5.2.3 设备管理方面对策建议 | 第56页 |
5.2.4 其他费用管理方面对策建议 | 第56-57页 |
5.3 公司运营管理方面的对策建议 | 第57-63页 |
5.3.1 增值税专用发票及纳税申报管理的对策建议 | 第57-59页 |
5.3.2 公司组织架构、业务模式管理方面的对策建议 | 第59-61页 |
5.3.3 融资与资金集中及投资业务方面对策建议 | 第61-62页 |
5.3.4 财务预算、绩效考核及企业信息化管理方面对策建议 | 第62-63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