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鱼县中心城区绿地景观格局分析及生态网络优化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1 绪论 | 第10-17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 1.2 基本概念 | 第10-11页 |
| 1.2.1 城镇绿地景观格局 | 第10-11页 |
| 1.2.2 城镇绿地生态网络 | 第11页 |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 1.3.1 城镇绿地景观格局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 1.3.2 城镇绿地生态网络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 1.3.3 研究进展述评 | 第14页 |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15页 |
|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15-17页 |
| 1.5.1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 1.5.2 研究思路 | 第15-17页 |
| 2 研究区概况 | 第17-21页 |
| 2.1 地理位置 | 第17-18页 |
| 2.2 自然条件 | 第18页 |
| 2.2.1 地形地貌 | 第18页 |
| 2.2.2 土壤植被 | 第18页 |
| 2.2.3 气候特征 | 第18页 |
| 2.2.4 河流湖泊 | 第18页 |
| 2.3 社会经济概况 | 第18-19页 |
| 2.3.1 开发现状 | 第18-19页 |
| 2.3.2 交通概况 | 第19页 |
| 2.3.3 经济概况 | 第19页 |
| 2.4 生态环境建设概况 | 第19-21页 |
| 3 研究区绿地信息分类与提取 | 第21-26页 |
| 3.1 绿地类型分类 | 第21-24页 |
| 3.1.1 城镇绿地的分类原则 | 第21页 |
| 3.1.2 城镇绿地的分类标准 | 第21-22页 |
| 3.1.3 绿地类型的解译标志 | 第22-24页 |
| 3.2 遥感影像预处理 | 第24-25页 |
| 3.3 绿地信息数据采集与处理 | 第25-26页 |
| 4 研究区绿地景观格局分析 | 第26-45页 |
| 4.1 绿地景观格局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6页 |
| 4.2 景观格局主要分析指数及生态学含义 | 第26-30页 |
| 4.3 研究区绿地景观空间结构分析 | 第30-42页 |
| 4.3.1 研究区绿地景观斑块构成分析 | 第30-32页 |
| 4.3.2 研究区绿地景观斑块尺度等级分析 | 第32-38页 |
| 4.3.3 研究区绿地景观空间结构度量与分析 | 第38-42页 |
| 4.4 研究区绿地景观空间规律分析 | 第42-45页 |
| 4.4.1 研究区绿地空间自相关分析 | 第42-43页 |
| 4.4.2 研究区绿地空间孤立性分析 | 第43-44页 |
| 4.4.3 研究区绿地空间聚集性分析 | 第44-45页 |
| 5 研究区绿地生态网络构建与优化 | 第45-53页 |
| 5.1 城镇绿地生态网络的基本要点 | 第45-47页 |
| 5.1.1 城镇绿地生态网络的构成要素 | 第45-46页 |
| 5.1.2 城镇绿地生态网络的分析指数 | 第46-47页 |
| 5.2 研究区生态节点的确定和生态廊道的构建 | 第47-51页 |
| 5.2.1 研究区生态节点确定 | 第47-49页 |
| 5.2.2 研究区生态廊道构建 | 第49-51页 |
| 5.3 研究区绿地生态网络优化预案 | 第51-53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 6.1 结论 | 第53-54页 |
| 6.2 展望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 在校期间科研工作及成果 | 第59-60页 |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