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生活、居住、交通论文

社区治理结构碎片化及其整体性治理--以深圳市坪山新区为例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一、绪论第11-18页
    (一)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第11-12页
        1. 研究缘起第11-12页
        2. 研究意义第12页
    (二) 文献综述第12-16页
        1. 社区治理结构研究现状第12-13页
        2. 碎片化研究现状第13-14页
        3. 整体性治理研究现状第14-16页
    (三)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第16-18页
        1. 研究内容第16页
        2. 研究方法第16-17页
        3. 资料来源第17-18页
二、社区治理结构碎片化的形成第18-22页
    (一) 单位制解体:社区碎片化的开端第18-19页
    (二) 政府碎片化:社区治理结构碎片化的加剧第19-22页
三、社区治理结构碎片化的现实形态第22-40页
    (一) 社区工作站行政化第23-30页
        1. 组织设置行政化第24-28页
        2. 工作制度行政化第28-29页
        3. 经费收支行政化第29-30页
        4. 考核机制行政化第30页
    (二) 社区居委会边缘化第30-35页
        1. 治理精英退出,居委会力量削弱第31页
        2. 居站职责不清,居委会兼职化第31-33页
        3. 服务中心成立,居委会服务弱化第33-34页
        4. 服务供需错位,居委会认同降低第34-35页
    (三) 社区服务中心分散化第35-40页
        1. 服务中心行政工作过重第36-38页
        2. 社会工作者流动性较大第38-40页
四、社区治理结构碎片化的成因分析第40-50页
    (一) 社区治理行政化第40-44页
        1. 社区设置行政化第41页
        2. 政府机构碎片化第41-43页
        3. 价值导向政绩化第43页
        4. 街居体制滞后第43-44页
    (二) 社区自治功能缺失第44-47页
        1. 居委会自治主观倾向缺失第44-45页
        2. 人事权和工作经费的缺失第45页
        3. 日常工作决策权的缺失第45-46页
        4. 考核与监督制度的缺失第46-47页
    (三) 居民参与度不足第47-50页
        1. 社区被认同程度低第47页
        2. 居民参与范围狭窄第47-48页
        3. 参与主体缺乏广泛性第48页
        4. 社会组织缺乏公益性第48-50页
五、整体性治理的思路与路径第50-59页
    (一) 结构整合,构建社区整体性治理模式第50-53页
        1. 厘清职责,规范社区主体机构功能定位第50-52页
        2. 功能整合,促进社区主体机构整体联动第52-53页
    (二) 社区服务流程再造,以居民整体需求为导向第53-55页
        1. 运用开放空间技术,开展居民参与式需求调查第54-55页
        2. 培育社区社会组织,推进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治理第55页
    (三) 资源共享,建设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第55-59页
        1. 综合信息,建立互通共享的社区信息资源库第56页
        2. 整合队伍,组建独立专业的网格信息采集队伍第56页
        3. 突出应用,发挥社区综合信息平台的强大功能第56-59页
参考文献第59-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聚肌氨酸修饰的金纳米颗粒及其生物学性能的研究
下一篇:单酚取代氮杂环卡宾稀土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催化性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