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规划设计研究
| 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2页 |
| 1 绪论 | 第12-22页 |
| ·研究背景 | 第12-15页 |
| ·城市发展情况 | 第12-13页 |
| ·水利风景区发展现状 | 第13-14页 |
| ·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的发展 | 第14-15页 |
|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8-19页 |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9-22页 |
|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 ·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 2 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规划设计相关理论 | 第22-29页 |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2页 |
| ·水利风景区 | 第22页 |
| ·水利风景区规划 | 第22页 |
| ·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 | 第22页 |
| ·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的社会功能及地位 | 第22-26页 |
| ·传统功能 | 第23-24页 |
| ·现代功能 | 第24-26页 |
| ·城市河湖水利风景区的资源特色 | 第26-27页 |
| ·资源特色与一般城市河湖滨水空间的区别 | 第27页 |
| ·开发利用条件 | 第27页 |
| ·规划设计相关理论 | 第27-29页 |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8页 |
|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论 | 第28-29页 |
| 3 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规划设计研究 | 第29-42页 |
| ·基本原则与目标 | 第29-31页 |
| ·以人为本原则 | 第30页 |
| ·水利功能与景观协调原则 | 第30页 |
|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 | 第30页 |
| ·统筹兼顾的原则 | 第30-31页 |
| ·因地制宜、可操作性原则 | 第31页 |
| ·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研究 | 第31-34页 |
| ·总体规划研究 | 第31页 |
| ·专项规划研究 | 第31-34页 |
| ·局部设计研究 | 第34-38页 |
| ·驳岸设计研究 | 第34-36页 |
| ·滨水区生态植物群落设计研究 | 第36-38页 |
| ·规划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38-42页 |
| ·规划调研 | 第39-40页 |
| ·确定规划设计范围 | 第40页 |
| ·规划设计目标 | 第40页 |
| ·市场分析 | 第40-41页 |
| ·环境容量规划 | 第41-42页 |
| 4 案例分析——福鼎市桐江水利风景区总体规划设计 | 第42-56页 |
| ·项目概况 | 第42-44页 |
| ·地理位置 | 第42-43页 |
| ·气候条件 | 第43页 |
| ·规划范围 | 第43页 |
| ·历史与文化 | 第43-44页 |
| ·社会经济 | 第44页 |
| ·现状条件 | 第44-49页 |
| ·地形地貌 | 第44-45页 |
| ·风景资源条件 | 第45-47页 |
| ·开发利用条件分析 | 第47-48页 |
| ·土壤、植被 | 第48页 |
| ·水利工程 | 第48-49页 |
| ·景区SWOT 分析 | 第49-51页 |
| ·开发优势 | 第49-50页 |
| ·开发劣势 | 第50页 |
| ·发展机遇 | 第50页 |
| ·挑战 | 第50-51页 |
| ·规划设计 | 第51-56页 |
| ·规划设计目标 | 第51页 |
| ·总体规划布局 | 第51-56页 |
| 5 结论与探讨 | 第56-59页 |
| ·结论 | 第56-57页 |
| ·规划设计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56页 |
| ·规划设计重点方向 | 第56-57页 |
| ·结语 | 第57-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 附录 | 第62-63页 |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