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相关工作 | 第13-16页 |
1.2.1 基于虚拟化的可用性模型 | 第13-15页 |
1.2.2 基于检查点的可用性模型 | 第15页 |
1.2.3 Linux容器研究 | 第15-16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7-19页 |
第二章 LXC容器技术 | 第19-33页 |
2.1 LXC工具命令 | 第19-21页 |
2.2 容器命名空间 | 第21-26页 |
2.2.1 Pid Namespace分析 | 第22-23页 |
2.2.2 Mount Namespace分析 | 第23页 |
2.2.3 Ipc Namespace分析 | 第23-25页 |
2.2.4 Uts Namespace分析 | 第25页 |
2.2.5 Network Namespace分析 | 第25-26页 |
2.2.6 User Namespace分析 | 第26页 |
2.3 容器控制组 | 第26-31页 |
2.3.1 Cgroup相关术语 | 第27-28页 |
2.3.2 Cgroup相关规则 | 第28-31页 |
2.4 容器Fstab | 第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三章 完整性保护及可用性方案设计 | 第33-50页 |
3.1 总体设计 | 第33-35页 |
3.1.1 设计目标 | 第33-34页 |
3.1.2 总体设计方案 | 第34-35页 |
3.2 数据完整性保护软件 | 第35-41页 |
3.2.1 初始化模块 | 第36-38页 |
3.2.2 定时监测模块 | 第38-39页 |
3.2.3 更新模块 | 第39-41页 |
3.3 应用程序可用性方案 | 第41-49页 |
3.3.1 数据与应用程序分离 | 第41-42页 |
3.3.2 软件可用性保护 | 第42-45页 |
3.3.3 软件数据一致性保护 | 第45-4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完整性保护及可用性方案实现 | 第50-62页 |
4.1 完整性保护软件的实现 | 第50-56页 |
4.1.1 完整性保护数据结构 | 第50-54页 |
4.1.2 初始化部分实现 | 第54页 |
4.1.3 定时监测部分实现 | 第54-55页 |
4.1.4 更新部分的实现 | 第55-56页 |
4.2 应用程序可用性方案的实现 | 第56-61页 |
4.2.1 数据与软件隔离实现 | 第56页 |
4.2.2 软件可用性保护的实现 | 第56-58页 |
4.2.3 软件数据一致性保护的实现 | 第58-6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完整性保护及可用性方案验证 | 第62-69页 |
5.1 实验环境说明 | 第62-63页 |
5.2 可用性方案测试 | 第63-68页 |
5.2.1 功能测试 | 第63-66页 |
5.2.2 性能测试 | 第66-68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附录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