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前言 | 第10-22页 |
(一) 研究对象及主要问题 | 第10-13页 |
(二) 研究缘起、研究目的及意义价值 | 第13-14页 |
(三) 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四) 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 第18-19页 |
(五) 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六) 研究方法及研究进度 | 第20-22页 |
一、秦代以法治国与法制教育的工具效能 | 第22-30页 |
(一) 商鞅变法与徙木立信 | 第22-24页 |
(二) 范雎为相,法制教育助推"远交近攻" | 第24-26页 |
(三) 李斯当政,将法家思想贯彻到各种制度和社会关系中 | 第26-30页 |
二、吏师制度与博士制度,统治者以此控制法制教育施教主动权 | 第30-38页 |
(一) 吏师制度与法制教育施教主动权 | 第30-35页 |
(二) 博士制度在控制法制教育施教主动权上的双面性 | 第35-38页 |
三、秦代法制教育的内容、手段和形式,以促进立法、司法、守法为目的 | 第38-50页 |
(一) 秦代法制教育的主要内容 | 第38-45页 |
(二) 主要手段和形式 | 第45-50页 |
四、秦代法制教育的对象与以法治国的民众基础 | 第50-54页 |
(一) 官吏与专门法律人才 | 第50-51页 |
(二) 社会大众受法制教育促进守法意识的形成和全社会是非标准的建立 | 第51-54页 |
五、秦代法制教育效果及其背后的利益、价值权衡与选择之分析 | 第54-58页 |
(一) 秦代法制教育的效果 | 第54-55页 |
(二) 追求统治利益的最大化是统治者施行法制教育的首要选择 | 第55-56页 |
(三) 法制教育先天的独立性使统治者无法抛开自由、公平、秩序等法的价值 | 第56-58页 |
六、秦代法制教育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教育的借鉴意义 | 第58-64页 |
(一) 法制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治国理政工具,关乎国之兴衰,在改革急剧推进的年代更是必须重视法制教育,为体制改革培养民众基础 | 第58-60页 |
(二) 法制教育的内容、形式等受到社会各种力量、利益对比的影响,要慎重、科学地加以选择和利用 | 第60-62页 |
(三) 由法制教育到法治教育是法制教育的必由之路,最大限度地实现法的自由、秩序、公平等基本价值是法制教育的逻辑归宿 | 第62-64页 |
结语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后记 | 第70-71页 |
附录: 在学期间科研情况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