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创新点 | 第8-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33页 |
1.1 题目来源 | 第12页 |
1.2 选题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1.3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3-29页 |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9页 |
1.3.2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9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29-30页 |
1.4.1 断裂对深层致密砂岩气藏的促进作用 | 第29-30页 |
1.4.2 断裂对深层致密砂岩气藏的破坏作用 | 第30页 |
1.4.3 库车坳陷断裂控致密砂岩气藏分布预测与评价 | 第30页 |
1.5 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30页 |
1.6 论文工作量 | 第30-33页 |
1.6.1 文献调研、资料收集与整理 | 第30-31页 |
1.6.2 取样与实验 | 第31-32页 |
1.6.3 图件编制与文章发表 | 第32-33页 |
第2章 断裂促进深层致密砂岩气藏的富集 | 第33-53页 |
2.1 断裂对深层致密砂岩气富集成藏的促进作用 | 第33-41页 |
2.2 断裂促进致密砂岩气成藏的控制因素 | 第41-48页 |
2.2.1 断裂活动强度 | 第41-42页 |
2.2.2 断裂与盖层的配置关系 | 第42-46页 |
2.2.3 距断裂距离 | 第46-48页 |
2.3 断裂促进深层致密砂岩气藏富集的机制 | 第48-50页 |
2.4 断裂促进深层致密砂岩气成藏的评价方法 | 第50-53页 |
第3章 断裂破坏深层致密砂岩气藏的分布 | 第53-75页 |
3.1 断裂对深层致密砂岩气藏的破坏作用 | 第53-64页 |
3.2 断裂破坏致密砂岩气藏的控制因素 | 第64-70页 |
3.2.1 统计剖析 | 第64-66页 |
3.2.2 数值模拟 | 第66-70页 |
3.3 断裂破坏深层致密砂岩气藏的成因机制 | 第70-73页 |
3.4 断裂破坏致密砂岩气藏的评价方法 | 第73-75页 |
第4章 库车坳陷断裂控致密砂岩气藏分布预测与评价 | 第75-99页 |
4.1 库车坳陷石油地质特征 | 第75-79页 |
4.1.1 构造分区及演化特征 | 第75-76页 |
4.1.2 发育地层概况 | 第76-78页 |
4.1.3 油气藏特征 | 第78-79页 |
4.2 库车坳陷深层断裂发育及演化特征 | 第79-81页 |
4.2.1 断裂分布特征与分类 | 第79-80页 |
4.2.2 断裂演化特征与阶段划分 | 第80-81页 |
4.3 库车坳陷致密砂岩气藏 | 第81-95页 |
4.3.1 库车坳陷致密砂岩气藏分类 | 第81-82页 |
4.3.2 库车坳陷迪北致密砂岩气藏 | 第82-95页 |
4.4 库车坳陷深层断裂控致密砂岩藏分布的评价与预测 | 第95-99页 |
4.4.1 断裂对致密砂岩气成藏促进作用评价 | 第95页 |
4.4.2 断裂对致密砂岩气藏的破坏范围评价 | 第95-96页 |
4.4.3 断裂作用下致密砂岩气藏分布预测 | 第96-99页 |
第5章 结论 | 第99-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11页 |
附表A.1 库车坳陷断层促进致密砂岩气藏作用评价参数表 | 第111-112页 |
附表B.1 迪北地区断裂活动速率归一化结果 | 第112页 |
附表B.2 迪北地区有效盖层厚度归一化结果 | 第112-113页 |
致谢 | 第113-114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114-116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16页 |